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个人简介 | 第10-11页 |
致谢 | 第11-17页 |
表目录 | 第17-18页 |
图目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0-42页 |
一、小麦白粉病 | 第20-22页 |
(一) 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菌 | 第20-21页 |
1、白粉菌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 | 第20-21页 |
2、白粉菌生理小种 | 第21页 |
(二) 小麦白粉病的流行与危害 | 第21-22页 |
(三)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 | 第22页 |
1、化学药剂防治 | 第22页 |
2、种植抗病品种 | 第22页 |
二、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 第22-38页 |
(一) 质量抗性基因 | 第23-36页 |
1、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主要鉴定方法 | 第23-24页 |
1) 基因推导法 | 第23页 |
2) 遗传分析法 | 第23-24页 |
3) 分子标记分析法 | 第24页 |
2、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利用 | 第24-35页 |
1 ) Pm1 | 第24-26页 |
2 ) Pm2, Pm6 | 第26-28页 |
3 ) Pm3 | 第28-29页 |
4 ) Pm4 | 第29-30页 |
5 ) Pm5,Pm9,Pm26,pm42,pm2026,PmLK906 | 第30-31页 |
6 ) Pm7,Pm8,Pml7,Pm20 | 第31-32页 |
7 ) Pm10,Pm11,Pm14,Pm15 | 第32页 |
8 ) Pm21 | 第32-33页 |
9) 其它Pm基因 | 第33-35页 |
3、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分布 | 第35-36页 |
(二) 小麦白粉病的数量抗性 | 第36-38页 |
三、小麦白粉病抗源 | 第38-41页 |
(一) 一级基因源 | 第39页 |
(二) 二级基因源 | 第39-40页 |
(三) 三级基因源 | 第40-41页 |
四、结语 | 第41-42页 |
第二章 普通小麦D57中两个抗白粉病基因的发现与定位研究 | 第42-54页 |
引言 | 第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一、植物材料 | 第42-43页 |
二、白粉病抗性鉴定 | 第43页 |
(一) 抗谱鉴定 | 第43页 |
(二) 群体鉴定 | 第43页 |
三、分子标记分析 | 第43-45页 |
四、连锁作图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一、D57的白粉病抗性遗传 | 第45-46页 |
二、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定位 | 第46-47页 |
三、PmD57-5D和PmD57-6D的连锁标记作图 | 第47-50页 |
四、PmD57-5D 和 PmD57-6D的抗谱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三章 一个Pm4新等位基因的发现与定位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页 |
一、植物材料 | 第5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一、D29的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 | 第55-56页 |
二、PmD29的定位 | 第56-59页 |
三、PmD29与Pm4a的等位性测验 | 第59页 |
四、PmD29及其Pm4等位基因的抗谱分析 | 第59-61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8-80页 |
全文创新点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