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 第20-21页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涵义 | 第21-22页 |
·旅游的含义 | 第22-23页 |
·旅游产业的概念 | 第23-24页 |
·城市群的概念 | 第24页 |
·资源型城市群的概念 | 第24页 |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4-27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24-25页 |
·旅游产业经济学理论 | 第25-26页 |
·区域经济学理论 | 第26页 |
·循环经济学理论 | 第26页 |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 第26-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意义 | 第29-51页 |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类型、数量 | 第29-36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分布 | 第29-31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分布 | 第31-32页 |
·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地区分布 | 第32-33页 |
·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分布 | 第33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按城市的行政级别分类 | 第33-34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按人口规模进行分类 | 第34页 |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类型和数量 | 第34-36页 |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和数量 | 第36页 |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第36-41页 |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 第36-38页 |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 第38-41页 |
·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劣势和威胁因素分析 | 第41-46页 |
·旅游业发展优势和机遇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旅游业发展劣势和威胁因素分析 | 第43-46页 |
·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意义 | 第46-49页 |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 第46-47页 |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 第47-48页 |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第48页 |
·有利于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 | 第48-49页 |
·有利于城市社会的稳定 | 第49页 |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与启示 | 第51-61页 |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的成功案例 | 第51-54页 |
·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的工业遗产旅游 | 第51-52页 |
·德国弗尔克林钢铁工厂的工业遗产旅游 | 第52-53页 |
·英国铁桥峡谷的工业遗产旅游 | 第53页 |
·日本夕张市的产业旅游开发的路径 | 第53-54页 |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的成功案例 | 第54-57页 |
·焦作现象 | 第54-56页 |
·辽宁省阜新市和本溪市的旅游业与其他替代产业再嫁接的路径 | 第56页 |
·铜川市的主题旅游 | 第56页 |
·园林城市唐山 | 第56-57页 |
·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与启示 | 第57-60页 |
·增强工业遗产资源开发意识,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 | 第57-58页 |
·树立大旅游观念,统一规划、整合开发 | 第58页 |
·因地制宜、突出遗产特色 | 第58页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 第58-59页 |
·多元开发旅游产品 | 第59页 |
·工业遗迹保护基础上的重建 | 第59页 |
·政府主导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 第59页 |
·有效的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成功的保障 | 第59-60页 |
·要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 | 第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5 黑龙江省典型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61-80页 |
·各典型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61-75页 |
·大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61-63页 |
·伊春市、铁力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63-68页 |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68-75页 |
·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75-79页 |
·对工业旅游认识不足,工业旅游资源利用率极低 | 第76页 |
·缺乏合理的规划指导,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 第76页 |
·开发与营销缺乏整合 | 第76-77页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 第77页 |
·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规划缺乏控制 | 第77-78页 |
·建设资金分散,项目经济效益差 | 第78页 |
·旅游服务供应链欠完善 | 第78-79页 |
·旅游产品和服务营销手段单一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黑龙江省典型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 第80-96页 |
·典型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原则、目标 | 第80-82页 |
·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80-82页 |
·旅游开发的目标 | 第82页 |
·典型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 | 第82-83页 |
·空间组合总体结构 | 第82-83页 |
·旅游交通总体结构 | 第83页 |
·旅游服务总体结构 | 第83页 |
·各典型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及旅游功能分区 | 第83-86页 |
·旅游开发的模式选择 | 第83-85页 |
·旅游功能分区 | 第85-86页 |
·旅游产品开发的措施 | 第86-90页 |
·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旅游资源,适度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 第86-87页 |
·规避传统工业城市形象,重塑旅游城市形象 | 第87-88页 |
·丰富旅游产品、树立精品意识 | 第88页 |
·突出联合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 第88-89页 |
·组建资源型城市群,推动区域一体化旅游联合开发 | 第89页 |
·其他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89-90页 |
·开展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 | 第90页 |
·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 第90-91页 |
·国内外旅游市场变化趋势 | 第90页 |
·旅游客源市场前景评价 | 第90-91页 |
·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目标定位 | 第91页 |
·旅游开发的政策措施 | 第91-95页 |
·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 | 第91页 |
·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开发旅游产品 | 第91-92页 |
·健全法制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行为 | 第92页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型城市群旅游知名度 | 第92页 |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 | 第92-93页 |
·制定资源型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 第93页 |
·注重旅游教育和培训,加强行业管理 | 第93-94页 |
·坚持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