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资本 | 第16-17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22-55页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2-37页 |
·社会资本理论的演进 | 第22-27页 |
·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27-37页 |
·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理论 | 第37-42页 |
·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资本 | 第37-39页 |
·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社会网络资本理论在企业领域的应用 | 第39-41页 |
·银行关系型业务:社会网络资本理论在金融业的应用 | 第41-42页 |
·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的文献综述 | 第42-48页 |
·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的特性 | 第42-43页 |
·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的度量 | 第43-45页 |
·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的形成与累积 | 第45-46页 |
·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的功效 | 第46-48页 |
·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 | 第48-54页 |
·组建村镇银行的意义以及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 第48-49页 |
·村镇银行的发展 | 第49-50页 |
·村镇银行的法律制度 | 第50-52页 |
·村镇银行的比较研究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村镇银行的发展与社会网络资本 | 第55-76页 |
·国外乡村银行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55-58页 |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 第55-56页 |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 第56-57页 |
·印尼人民银行村信贷部模式 | 第57-58页 |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 | 第58-68页 |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 | 第58-62页 |
·农村金融与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 | 第62-66页 |
·村镇银行经营环境与业务的特殊性 | 第66-67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的特殊性 | 第67-68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 | 第68-75页 |
·社会网络资本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 | 第68-71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的特征 | 第7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的形成机制 | 第76-94页 |
·村镇银行员工层次的社会网络资本形成机制 | 第76-85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形成的信任传递机制 | 第76-78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形成的互动化机制 | 第78-85页 |
·村镇银行组织层次的社会网络资本形成机制 | 第85-92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形成的组织化机制 | 第85-88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形成的进化稳定均衡机制 | 第88-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的作用机制 | 第94-114页 |
·村镇银行员工层次的社会网络资本作用 | 第94-100页 |
·促进隐性知识扩散 | 第94-96页 |
·修正个体偏好、协调个体行为 | 第96-98页 |
·抑制道德风险 | 第98-100页 |
·村镇银行组织层次的社会网络资本作用 | 第100-108页 |
·促进隐性知识集成 | 第100-103页 |
·以非正式制裁来保证信贷合约执行 | 第103-106页 |
·促进村镇银行与客户间信息传播与分享 | 第106-108页 |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提高其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 | 第108-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资本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114-125页 |
·理论假设 | 第114-1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15-119页 |
·变量的衡量 | 第116页 |
·研究样本 | 第116-117页 |
·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 第117-11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18-119页 |
·研究结果 | 第119-122页 |
·村镇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社会资本的构成 | 第119-120页 |
·经营管理人员社会网络资本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 | 第120-121页 |
·结果讨论 | 第121-122页 |
·案例分析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8页 |
·基本结论 | 第125-126页 |
·本文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附录1 调研村镇银行名录 | 第138-139页 |
附录2 调研问卷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