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31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FDI技术溢出的界定 | 第14-15页 |
·FDI技术溢出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第16-21页 |
·国内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第21-24页 |
·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第24-25页 |
·简要评述 | 第25-26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6-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论文结构 | 第28-31页 |
第2章 我国吸收FDI概况和主要来源地FDI分析 | 第31-57页 |
·我国吸收FDI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 第31-40页 |
·我国吸收FDI的概况 | 第31-39页 |
·我国吸收FDI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主要来源地FDI的特点和差异分析 | 第40-54页 |
·主要来源地FDI的特点 | 第40-50页 |
·不同来源地FDI的构成和差异 | 第50-54页 |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不同来源地FDI变动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57-77页 |
·FDI技术溢出效应相关理论 | 第57-61页 |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 第57-59页 |
·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 | 第59-61页 |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61-65页 |
·跨国公司层面因素 | 第61-63页 |
·东道国层面因素 | 第63-65页 |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机制 | 第65-69页 |
·示范-模仿效应 | 第65-66页 |
·竞争效应 | 第66-67页 |
·人员培训效应 | 第67页 |
·关联效应 | 第67-69页 |
·不同来源地FDI溢出效应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69-76页 |
·研究假设 | 第70-71页 |
·基本分析模型 | 第7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Ⅰ——对工业部门的考察 | 第77-103页 |
·不同来源地FDI工业企业经济指标比较 | 第78-80页 |
·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行业层面 | 第80-91页 |
·模型选取 | 第80-82页 |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 第82-84页 |
·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84-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地区层面 | 第91-101页 |
·模型选取 | 第91-93页 |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 第93-95页 |
·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95-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Ⅱ——对服务业的考察 | 第103-129页 |
·FDI的新趋势:服务业FDI发展迅速 | 第104-107页 |
·服务业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特征 | 第104-105页 |
·服务业直接投资发展迅速的原因 | 第105-106页 |
·服务业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特征 | 第106-107页 |
·不同来源地服务业FDI的现状分析 | 第107-111页 |
·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 第107-108页 |
·不同来源地服务业FDI的现状分析 | 第108-111页 |
·不同来源地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案例研究 | 第111-121页 |
·从来源地角度看零售业FDI的发展历程 | 第112-113页 |
·不同来源地零售业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 | 第113-119页 |
·不同来源地零售业FDI的行业间溢出效应 | 第119-120页 |
·结论 | 第120-121页 |
·不同来源地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121-127页 |
·模型选取 | 第121-123页 |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 第123-124页 |
·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124-126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6章 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Ⅲ——对跨国公司R&D投资的考察 | 第129-159页 |
·FDI的新趋势:跨国公司R&D国际化 | 第130-138页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特征和趋势 | 第130-132页 |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理论解释 | 第132-137页 |
·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特征 | 第137-138页 |
·不同来源地外资的跨国公司R&D投资现状和动因分析 | 第138-143页 |
·不同来源地外资的跨国公司R&D投资现状分析 | 第138-142页 |
·不同来源地外资的跨国公司R&D投资的动因分析 | 第142-143页 |
·不同来源地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第143-149页 |
·内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评价 | 第144-147页 |
·不同类型外资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 | 第147-148页 |
·不同类型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 | 第148-149页 |
·不同来源地外资的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 第149-157页 |
·模型选取 | 第150-151页 |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 第151-152页 |
·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152-156页 |
·结论 | 第156-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59页 |
第7章 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159-169页 |
·主要结论 | 第159-162页 |
·对策建议 | 第162-166页 |
·主要创新点、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66-16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66-167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0页 |
附录 全国较大的141家R&D机构 | 第180-188页 |
致谢 | 第188-1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与论文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