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中“亮剑精神”的培育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5页 |
| 1 选题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4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 5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亮剑精神"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 第15-27页 |
| ·"亮剑精神"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人的精神 | 第15-16页 |
| ·亮剑精神 | 第16页 |
| ·"亮剑精神"的发展 | 第16-18页 |
| ·古代"亮剑精神"的发展 | 第17页 |
| ·近现代"亮剑精神"的发展 | 第17-18页 |
| ·"亮剑精神"的具体内容 | 第18-22页 |
| ·敢于亮剑的勇气 | 第18-19页 |
| ·顽强拼搏的意志 | 第19页 |
| ·实事求是的精神 | 第19-20页 |
| ·能动的创新精神 | 第20-21页 |
| ·重视积累的意识 | 第21页 |
| ·团结协作的精神 | 第21-22页 |
| ·"亮剑精神"的特征 | 第22-23页 |
| ·正义性 | 第22页 |
| ·实践性 | 第22-23页 |
| ·社会性 | 第23页 |
| ·时代性 | 第23页 |
| ·为什么要培育"亮剑精神" | 第23-27页 |
| ·对历史、责任、义务思考的需要 | 第24页 |
| ·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24-25页 |
| ·素质教育拓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高校"亮剑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 第27-38页 |
| ·国外高校"亮剑精神"培育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 第27-31页 |
| ·国外军校"亮剑精神"的培育模式 | 第27-29页 |
| ·国外高校"亮剑精神"培育的成功经验 | 第29-31页 |
| ·国外高校"亮剑精神"培育的不足之处 | 第31页 |
| ·国内高校培育"亮剑精神"的成功经验 | 第31-35页 |
| ·军训在"亮剑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 第31-34页 |
| ·国防体育在"亮剑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 第34-35页 |
| ·拓展训练在"亮剑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 第35页 |
| ·国内高校国防教育中"亮剑精神"培育的不足之处 | 第35-38页 |
| ·理论教育不足 | 第35-36页 |
| ·培育模式单一 | 第36页 |
| ·持续培育不够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高校"亮剑精神"培育的实施途径 | 第38-49页 |
| ·培育原则 | 第38-40页 |
| ·教育引导原则 | 第38页 |
| ·目标激励原则 | 第38-39页 |
| ·典型示范原则 | 第39-40页 |
| ·实践体验原则 | 第40页 |
| ·实施模式 | 第40-46页 |
| ·课堂教育 | 第41-43页 |
| ·活动教育 | 第43-45页 |
| ·实践教育 | 第45-46页 |
| ·实施策略 | 第46-49页 |
| ·创造"三个教育"实施的环境氛围 | 第46-47页 |
| ·循序渐进、目标一致地实施"三个教育" | 第47-48页 |
| ·以典型和榜样促进"三个教育"的实施 | 第48-49页 |
| 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