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产糖化酶菌株黑曲霉在底物和溶解氧浓度波动下的胞内代谢物浓度动态响应规律探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糖化酶的概述第12-13页
        1.1.1 糖化酶的结构与性质第12-13页
        1.1.2 糖化酶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1.3 糖化酶的测定方法第13页
    1.2 黑曲霉的生理特性及研究发展第13-14页
    1.3 波动条件模拟实验第14-16页
        1.3.1 恒化培养实验第15页
        1.3.2 脉冲刺激响应实验第15-16页
    1.4 快速取样方法的介绍第16页
    1.5 同位素标记及质谱分析方法的应用第16-17页
    1.6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7-19页
        1.6.1 研究目的第17页
        1.6.2 研究内容第17页
        1.6.3 研究意义第17-1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9-28页
    2.1 菌种第19页
    2.2 培养基第19页
    2.3 实验仪器第19-20页
    2.4 培养方法第20-21页
        2.4.1 菌种活化与保藏第20页
        2.4.2 接种第20页
        2.4.3 批培养第20页
        2.4.4 恒化培养第20-21页
    2.5 取样方法第21-22页
        2.5.1 快速取样方法第21-22页
        2.5.2 胞外物质快速取样第22页
        2.5.3 胞内物质快速取样第22页
    2.6 分析测定方法第22-25页
        2.6.1 菌体干重的测定第22-23页
        2.6.2 残糖的测定第23页
        2.6.3 糖化酶浓度的测定第23页
        2.6.4 胞外有机酸浓度的测定第23页
        2.6.5 胞内核苷酸、有机酸和磷酸糖类物质的测定第23-24页
        2.6.6 胞内氨基酸的测定第24页
        2.6.7 OUR与CER的测定第24-25页
        2.6.8 溶解氧(DO)的测定第25页
    2.7 ~(13)C内标物质以及胞内物质标曲的制作第25-28页
第3章 黑曲霉在高低浓度葡萄糖单次脉冲后动态响应的研究第28-44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单次底物脉冲刺激实验设计第29页
        3.2.1 单次脉冲浓度的确定第29页
        3.2.2 单次脉冲时间的确定第29页
    3.3 恒化稳态的分析第29-32页
        3.3.1 恒化稳态的建立第30页
        3.3.2 恒化稳态的参数分析第30-31页
        3.3.3 不同菌种恒化稳态代谢物水平的比较第31-32页
    3.4 单次底物脉冲后胞外物质的分析第32-35页
    3.5 单次底物脉冲后胞内代谢物的响应第35-40页
        3.5.1 中心碳代谢途径第35-39页
        3.5.2 胞内氨基酸第39-40页
        3.5.3 细胞内能量类物质的响应第40页
    3.6 同大肠杆菌、产黄青霉、酿酒酵母脉冲实验的比较分析第40-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黑曲霉胞内代谢物在周期性底物脉冲中的响应情况研究第44-57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周期性脉冲实验的设计第45-46页
        4.2.1 周期性脉冲浓度的确定第45页
        4.2.2 周期性脉冲取样时间的确定第45-46页
    4.3 周期性脉冲装置的设计与搭建第46-47页
    4.4 周期性底物脉冲及取样的操作步骤第47-48页
    4.5 周期性脉冲后宏观参数的分析第48-49页
    4.6 周期性脉冲后胞外物质的分析第49-51页
        4.6.1 胞外糖浓度的分析第49-50页
        4.6.2 胞外有机酸的分析第50-51页
    4.7 胞内核苷酸等能量物质的分析第51-52页
    4.8 胞内中心碳代谢中间代谢物的分析第52-54页
    4.9 周期性脉冲后胞内氨基酸的分析第54-55页
    4.10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黑曲霉在溶氧周期性波动下的响应研究第57-79页
    5.1 引言第57-58页
    5.2 实验设计第58-60页
        5.2.1 氧限制实验的设计第58页
        5.2.2 氧不限制实验的设计第58-59页
        5.2.3 周期性氧限制-脉冲实验的设计第59页
        5.2.4 培养基组分第59-60页
    5.3 氧限制与氧不限制实验的结果对比分析第60-62页
        5.3.1 宏观数据分析第60页
        5.3.2 生理代谢数据分析第60-62页
    5.4 周期性溶氧限制-脉冲实验装置的搭建第62-63页
    5.5 周期性溶氧限制-脉冲实验宏观参数的分析第63-66页
    5.6 周期性溶氧限制-脉冲实验胞外物质的分析第66-70页
        5.6.1 胞外糖浓度的分析第66-68页
        5.6.2 胞外有机酸的分析第68-70页
        5.6.3 胞外糖化酶酶活的分析第70页
    5.7 周期性溶氧限制-脉冲实验胞内核苷酸等能量类物质的趋势分析第70-71页
    5.8 周期性溶氧限制-脉冲实验胞内中心碳代谢中间代谢物的变化趋势分析第71-75页
        5.8.1 糖酵解途径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响应第72-73页
        5.8.2 磷酸戊糖途径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响应第73-74页
        5.8.3 三羧酸循环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响应第74-75页
    5.9 周期性溶氧限制-脉冲实验胞内氨基酸的趋势分析第75-77页
    5.10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6.1 总结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致谢第88-89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9-90页
附录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数值方法研究
下一篇:放线菌磷源感知转录调控因子介导的营养代谢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