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导论 | 第15-3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2 研究思路及基础框架 | 第22-2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2.2 基础框架 | 第23页 |
1.3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3.1 机理分析法 | 第23-24页 |
1.3.2 动态博弈分析法 | 第24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24页 |
1.3.4 案例研究法 | 第24-25页 |
1.4 相关理论与研究述评 | 第25-36页 |
1.4.1 相关理论述评 | 第25-31页 |
1.4.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31-36页 |
1.4.3 主要结论 | 第36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6-38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36-37页 |
1.5.2 不足 | 第37-38页 |
2 我国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政策演进、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8-53页 |
2.1 我国农用地流转政策演进历程 | 第38-39页 |
2.1.1 禁止流转期 | 第38页 |
2.1.2 改革探索期 | 第38-39页 |
2.1.3 鼓励流转期 | 第39页 |
2.2 农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现状 | 第39-48页 |
2.2.1 农用地流转发展态势 | 第39-42页 |
2.2.2 农用地流转收益的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2.2.3 农用地流转收益的多元化分配方式 | 第44-48页 |
2.3 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存在问题 | 第48-53页 |
2.3.1 农用地流转分配收益绝对值偏低 | 第48-49页 |
2.3.2 “三权”权益收益分配失衡 | 第49-50页 |
2.3.3 农用地流转价格评估不合理 | 第50-53页 |
3 “三权分置”改革对农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的影响机理 | 第53-67页 |
3.1 “三权分置”改革动力及内涵 | 第53-56页 |
3.1.1 “三权分置”改革背景 | 第53-54页 |
3.1.2 “三权分置”改革成因 | 第54-55页 |
3.1.3 “三权分置”的权利主体及内容 | 第55-56页 |
3.2 “三权分置”、交易成本与农用地流转:影响机理分析 | 第56-63页 |
3.2.1 农用地流转市场中交易成本的类型及形成 | 第56-59页 |
3.2.2 “三权分置”与交易成本的节约 | 第59-60页 |
3.2.3 交易成本节约与农用地流转 | 第60-63页 |
3.3 农用地流转与收益分配 | 第63-67页 |
3.3.1 农用地流转收益的形成 | 第63-65页 |
3.3.2 “三权分置”改革中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 | 第65-67页 |
4 “三权分置”改革中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一个博弈分析 | 第67-85页 |
4.1 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主体的策略选择 | 第67-74页 |
4.1.1 收益分配模型假设 | 第67-68页 |
4.1.2 收益分配博弈模型构建 | 第68-73页 |
4.1.3 结论 | 第73-74页 |
4.2 出租与入股模式下收益分配对比分析 | 第74-80页 |
4.2.1 出租模式下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博弈分析 | 第74-78页 |
4.2.2 入股模式下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博弈分析 | 第78-80页 |
4.2.3 结论 | 第80页 |
4.3 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优化策略 | 第80-85页 |
4.3.1 确定收益分配优化原则 | 第81-82页 |
4.3.2 引导入股模式,提高收益绝对值 | 第82-83页 |
4.3.3 确定村集体组织收益分配比例 | 第83页 |
4.3.4 增强农户维权意识,畅通维权渠道 | 第83-85页 |
5 “三权分置”改革中农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来自河南荥阳市的观察 | 第85-99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85-86页 |
5.1.1 调查对象 | 第85-86页 |
5.1.2 数据搜集方法 | 第86页 |
5.2 “三权分置”改革中荥阳市农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 | 第86-94页 |
5.2.1 农用地流转概况 | 第86-87页 |
5.2.2 农用地流转基本特点 | 第87-90页 |
5.2.3 “三权分置”改革中荥阳市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困境 | 第90-94页 |
5.3 荥阳市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困境原因分析 | 第94-99页 |
5.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较弱 | 第94-95页 |
5.3.2 农户综合能力低下 | 第95-96页 |
5.3.3 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缺失 | 第96页 |
5.3.4 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监管机制缺失 | 第96-99页 |
6 建立健全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政策体系 | 第99-107页 |
6.1 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 第99-100页 |
6.1.1 切实落实农用地所有权权能 | 第99-100页 |
6.1.2 切实稳定农用地承包权权能 | 第100页 |
6.1.3 建立完善农用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机制 | 第100页 |
6.2 构建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市场机制 | 第100-102页 |
6.2.1 搭建市场信息平台 | 第100-101页 |
6.2.2 培育农用地流转中介机构 | 第101页 |
6.2.3 设立农用地流转价格评估机构 | 第101-102页 |
6.3 实施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优化措施 | 第102-104页 |
6.3.1 引导入股流转,提高整体流转收益 | 第102-103页 |
6.3.2 明确收益主体,设立收益分配调节机构 | 第103-104页 |
6.4 建立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104-107页 |
6.4.1 完善风险管控及政府支持相关举措 | 第104页 |
6.4.2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104-105页 |
6.4.3 设立农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监督机构 | 第105-10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7.2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附录 | 第113-11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