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背景和应用 | 第9-15页 |
1.2.1 助视3D显示技术 | 第10-12页 |
1.2.2 裸眼3D显示技术 | 第12-15页 |
1.2.3 立体显示的应用 | 第15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1.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2 课题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梯度折射率分布透镜理论 | 第18-29页 |
2.1 液晶简介 | 第18-19页 |
2.1.1 液晶分子的排列与折射率 | 第18-19页 |
2.2 液晶透镜的形成 | 第19-21页 |
2.3 液晶透镜的实现方法 | 第21-27页 |
2.3.1 曲面-液晶组合型透镜 | 第22-23页 |
2.3.2 电场驱动液晶透镜 | 第23-24页 |
2.3.3 多电极驱动液晶透镜 | 第24-25页 |
2.3.4 模式控制液晶透镜 | 第25页 |
2.3.5 聚合物-TN盒组合液晶透镜 | 第25-26页 |
2.3.6 可旋转液晶透镜 | 第26-27页 |
2.4 本文提出的液晶透镜 | 第27-29页 |
第3章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立体显示系统仿真与设计 | 第29-44页 |
3.1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立体显示系统几何模型及参数分析 | 第29-32页 |
3.1.1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立体显示系统几何模型 | 第29页 |
3.1.2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立体显示系统参数分析 | 第29-32页 |
3.2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立体显示系统仿真模型 | 第32-34页 |
3.2.1 Tracepro仿真软件介绍 | 第32页 |
3.2.2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光栅立体显示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参数 | 第32-34页 |
3.3 多视点立体显示仿真与分析 | 第34-38页 |
3.3.1 视点可控立体显示原理与仿真 | 第34-35页 |
3.3.2 视点可控立体显示仿真分析 | 第35-38页 |
3.4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TechWiz LCD.3D仿真与分析 | 第38-43页 |
3.4.1 TechWiz.LCD.3D仿真软件介绍 | 第38页 |
3.4.2 单层电极液晶透镜TechWiz LCD.3D仿真与优化 | 第38-41页 |
3.4.3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TechWiz LCD.3D仿真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的制作工艺 | 第44-56页 |
4.1 液晶透镜制作工艺流程简介 | 第44页 |
4.2 掩膜版图案设计 | 第44-45页 |
4.3 双层结构控制电极阵列的制备 | 第45-50页 |
4.3.1 ITO第一电极制作 | 第45-48页 |
4.3.2 SiO_2绝缘阻隔层制作 | 第48-49页 |
4.3.3 AZO第二电极制作 | 第49-50页 |
4.4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封装工艺 | 第50-53页 |
4.4.1 取向层制作 | 第50-51页 |
4.4.2 封胶和喷粉 | 第51-52页 |
4.4.3 成盒封装 | 第52页 |
4.4.4 液晶灌注和封口 | 第52-53页 |
4.5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的表征 | 第53-54页 |
4.5.1 ITO-SIO_2-AZO双层控制电极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的性能测试与验证 | 第56-68页 |
5.1 液晶透镜测量系统简介 | 第56-58页 |
5.1.1 激光光源和扩束器 | 第56-57页 |
5.1.2 偏振器和控制电路 | 第57页 |
5.1.3 CCD探测器 | 第57-58页 |
5.2 液晶透镜驱动电路 | 第58-60页 |
5.2.1 液晶透镜驱动原理 | 第58-59页 |
5.2.2 液晶透镜驱动方式 | 第59-60页 |
5.3 单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性能测试 | 第60-65页 |
5.3.1 单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的聚焦性能 | 第60页 |
5.3.2 液晶透镜的干涉条纹测试光路 | 第60-61页 |
5.3.3 液晶透镜的干涉条纹图像分析 | 第61页 |
5.3.4 液晶透镜的聚焦验证及分析 | 第61-65页 |
5.4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的功能测试 | 第65-67页 |
5.4.1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焦线扫描功能测试 | 第65-66页 |
5.4.2 双层控制电极液晶透镜视点可控功能测试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介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