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9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阴离子识别的设计原理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1 阴离子受体分子的设计原理 | 第11-12页 |
1.2.2 电化学识别方法 | 第12页 |
1.2.3 UV-vis识别方法 | 第12页 |
1.2.4 荧光识别方法 | 第12页 |
1.2.5 NMR识别方法 | 第12-13页 |
1.2.6 MS识别方法 | 第13页 |
1.2.7 X-ray单晶衍射方法 | 第13页 |
1.2.8 量化计算最优结构方法 | 第13页 |
1.3 基于氟离子检测的不同类型的阴离子受体分子 | 第13-48页 |
1.3.1 氟离子与受体分子的氢键作用 | 第13-36页 |
1.3.1.1 含硫脲基团的受体分子 | 第14-16页 |
1.3.1.2 含脲基团的受体分子 | 第16-19页 |
1.3.1.3 含酰胺基团的受体分子 | 第19-23页 |
1.3.1.4 含磺酰胺基团的受体分子 | 第23-25页 |
1.3.1.5 含咪唑基团的受体分子 | 第25-28页 |
1.3.1.6 含吲哚基团的受体分子 | 第28-30页 |
1.3.1.7 含吡咯基团的受体分子 | 第30-33页 |
1.3.1.8 含Schiff碱基团的受体分子 | 第33-36页 |
1.3.2 氟离子与Lewis酸类受体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36-48页 |
1.3.2.1 氟离子与受体分子的Si-O键反应 | 第37-41页 |
1.3.2.2 氟离子与受体分子的Si-C键反应 | 第41-42页 |
1.3.2.3 氟离子与受体分子的Lewis硼反应 | 第42-47页 |
1.3.2.4 氟离子与受体分子中的金属配合物相互作用 | 第47-48页 |
1.4 基于茂铁单元的电化学传感受体分子 | 第48-56页 |
1.4.1 基于茂铁咪唑类的阴离子受体分子 | 第48-53页 |
1.4.2 基于茂铁硼类的阴离子受体分子 | 第53-56页 |
1.5 选题意义和设计思路 | 第56-59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56页 |
1.5.2 设计思路 | 第56-59页 |
第二章 亲水性双核茂铁咪唑受体的合成以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59-85页 |
2.1 前言 | 第59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9-61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2.2.3 主要仪器测试方法 | 第61页 |
2.3 合成与表征 | 第61-65页 |
2.3.1 实验路线与步骤 | 第61-65页 |
2.3.1.1 亲水性双核茂铁咪唑受体的合成 | 第61-62页 |
2.3.1.2 合成步骤 | 第62-65页 |
2.4 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65-82页 |
2.4.1 电化学滴定研究 | 第65-76页 |
2.4.1.1 扫描速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2.4.1.2 受体分子1a的电化学阴离子识别 | 第66-70页 |
2.4.1.3 受体分子1b-1c的电化学阴离子识别 | 第70-76页 |
2.4.2 ~1H NMR滴定研究 | 第76-82页 |
2.4.2.1 受体分子1a的~1H NMR滴定识别 | 第76-79页 |
2.4.2.2 受体分子1b-1c的~1H NMR滴定识别 | 第79-8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第三章 茂铁苯并咪唑类受体的合成以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85-115页 |
3.1 前言 | 第85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85-86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85-8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86页 |
3.3 合成与表征 | 第86-97页 |
3.3.1 合成部分 | 第86-91页 |
3.3.1.1 重要中间体的合成路线 | 第86页 |
3.3.1.2 茂铁苯并咪唑受体的合成路线 | 第86-87页 |
3.3.1.3 合成步骤 | 第87-91页 |
3.3.2 受体的晶体结构 | 第91-97页 |
3.3.4.1 受体分子2a·Br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93-94页 |
3.3.4.2 受体分子2a·PF_6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94-95页 |
3.3.4.3 受体分子2b·PF_6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95-97页 |
3.4 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97-112页 |
3.4.1 电化学滴定研究 | 第97-104页 |
3.4.1.1 扫描速率的影响 | 第97-98页 |
3.4.1.2 受体分子2a-2b的电化学阴离子识别 | 第98-101页 |
3.4.1.3 受体分子2c-2d的电化学阴离子识别 | 第101-104页 |
3.4.2 UV-vis滴定研究 | 第104-106页 |
3.4.3 ~1H NMR滴定研究 | 第106-11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第四章 Lewis苯硼酸双核茂铁咪唑受体的合成以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115-137页 |
4.1 前言 | 第115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15-116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115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115-116页 |
4.3 合成与表征 | 第116-119页 |
4.3.1 实验路线与步骤 | 第116-119页 |
4.3.1.1 Lewis苯硼酸双核茂铁咪唑受体分子的合成 | 第116页 |
4.3.1.2 合成步骤 | 第116-119页 |
4.4 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119-134页 |
4.4.1 电化学滴定研究 | 第119-127页 |
4.4.1.1 受体分子3a-3b的电化学阴离子识别 | 第119-124页 |
4.4.1.2 受体分子3c的电化学阴离子识别 | 第124-127页 |
4.4.2 UV-vis滴定研究 | 第127-128页 |
4.4.3 ~1H NMR滴定研究 | 第128-1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第五章 Lewis二苯基硼茂铁Schiff碱受体的合成以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137-151页 |
5.1 前言 | 第137页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37-138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137-138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38页 |
5.3 合成与表征 | 第138-139页 |
5.3.1 实验路线与步骤 | 第138-139页 |
5.3.1.1 Lewis二苯基硼茂铁Schiff碱受体的合成 | 第138页 |
5.3.1.2 合成步骤 | 第138-139页 |
5.4 阴离了识别研究 | 第139-150页 |
5.4.1 电化学滴定研究 | 第139-143页 |
5.4.2 UV-vis滴定研究 | 第143-146页 |
5.4.3 ~1H NMR滴定研究 | 第146-1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第六章 双核茂铁苯并咪唑类硼酸酯受体分子的合成 | 第151-167页 |
6.1 前言 | 第151页 |
6.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51-152页 |
6.2.1 实验试剂 | 第151-152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152页 |
6.3 合成与表征 | 第152-155页 |
6.3.1 实验路线与步骤 | 第152-155页 |
6.3.1.1 双核茂铁苯并咪唑类硼酸酯受体分子的合成 | 第152-153页 |
6.3.1.2 合成步骤 | 第153-155页 |
6.4 阴离子识别研究 | 第155-165页 |
6.4.1 电化学滴定研究 | 第155-159页 |
6.4.2 UV-vis滴定研究 | 第159-162页 |
6.4.3 ~1H NMR滴定研究 | 第162-16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65-167页 |
结论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附录 | 第191-203页 |
个人简历 | 第203-204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