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可持续发展 | 第11-12页 |
1.1.2 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其战略 | 第12-13页 |
1.1.3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1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 第18页 |
1.4.2 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 | 第18页 |
1.4.3 价值评价与科学分析评价相统一的方法 | 第18页 |
1.4.4 例证法及其文献法 | 第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城镇化理论概述 | 第20-27页 |
2.1 城镇化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1 土地城镇化 | 第20页 |
2.1.2 经济城镇化 | 第20-21页 |
2.2 城镇化发展轨迹 | 第21-24页 |
2.2.1 启动阶段(1949-1958) | 第21-22页 |
2.2.2 波动发展阶段(1959-1965年) | 第22页 |
2.2.3 停滞阶段(1966-1078) | 第22页 |
2.2.4 恢复阶段(1979-1986年) | 第22-23页 |
2.2.5 缓慢增长阶段(1987-1999年) | 第23页 |
2.2.6 快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 | 第23-24页 |
2.3 城镇化的推进方式 | 第24-25页 |
2.3.1 农业生产水平 | 第24页 |
2.3.2 经济增长 | 第24-25页 |
2.3.3 城镇建设 | 第25页 |
2.3.4 收入差距 | 第25页 |
2.4 城镇化发展的伦理目标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 第27-36页 |
3.1 城镇化过程中的房地产问题 | 第27-28页 |
3.1.1 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 | 第27-28页 |
3.1.2 强征强收引发社会问题,城市建设布局不尽合理 | 第28页 |
3.2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失地问题 | 第28-32页 |
3.2.1 由失地到失权 | 第29-30页 |
3.2.2 由农民到模糊市民 | 第30-32页 |
3.3 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 第32-34页 |
3.3.1 政治权利的不公平 | 第32-33页 |
3.3.2 经济权利的不公平 | 第33-34页 |
3.4 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 | 第34-36页 |
3.4.1 城镇环境恶化的直接因素是人口增长过快 | 第34页 |
3.4.2 乡镇企业缺乏环境防治资金,本身技术含量低 | 第34页 |
3.4.3 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措施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如何解决城镇化中的伦理问题 | 第36-41页 |
4.1 坚持城镇化的伦理目标 | 第36页 |
4.2 建立一套的完善的制度 | 第36-41页 |
4.2.1 城镇化过程中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36-37页 |
4.2.2 城镇化过程中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37-38页 |
4.2.3 城镇化过程中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38-39页 |
4.2.4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