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浙江省开展“五水共治”的政策背景 | 第10页 |
1.2 刑事执法护航“五水共治”的司法背景 | 第10-11页 |
1.3 P县在浙江省五水共治运动中具有典型意义 | 第11-14页 |
2 P县的五水共治运动中的刑事执法状况、特点与成效 | 第14-23页 |
2.1 P县开展五水共治以来的刑事执法状况及特点 | 第14-19页 |
2.2 P县开展“五水共治”以来的嬗变 | 第19-20页 |
2.3 P县五水共治成效与刑事执法的关联性 | 第20-23页 |
3 P县水环境污染类案件多发的成因分析 | 第23-25页 |
3.1 涉案人员、单位具有的主观原因 | 第23页 |
3.2 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打击力度不足 | 第23-24页 |
3.3 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制宣传不到位 | 第24-25页 |
4 当前办理水环境污染案件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 第25-41页 |
4.1 实体性问题 | 第25-38页 |
4.1.1 污染环境罪主观要件认识分歧大 | 第25-28页 |
4.1.2 污染环境罪客观方面理解争议多 | 第28-35页 |
4.1.3 污染环境罪刑罚适用不严,标准不统一 | 第35-36页 |
4.1.4 实践中认定污染环境共同犯罪、单位犯罪困难 | 第36-38页 |
4.2 程序性问题 | 第38-41页 |
4.2.1 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调查、取证困难 | 第38-40页 |
4.2.2 污染环境案件办理两法协调、衔接存在不足 | 第40-41页 |
5 完善水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执法的对策和建议 | 第41-46页 |
5.1 立法层面—完善污染环境犯罪刑罚体系 | 第41-43页 |
5.1.1 适当提高污染环境罪法定刑幅度 | 第41页 |
5.1.2 充分利用罚金刑在水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中的实际作用 | 第41-42页 |
5.1.3 配合适用资格刑及完善非刑罚措施 | 第42-43页 |
5.2 司法层面 | 第43-46页 |
5.2.1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 | 第43-44页 |
5.2.2 规范环保取证工作,细化证据要求 | 第44页 |
5.2.3 增强宣传教育力度,探索多方共赢的治理模式 | 第44-46页 |
6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一 | 第49-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