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方言连词、副词、介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禹州地理人文概况 | 第10-11页 |
二、禹州方言连词、副词、介词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禹州方言声韵调系统 | 第12-15页 |
(一) 禹州方言声韵调 | 第12-13页 |
(二) 禹州方言音韵特点 | 第13-15页 |
四、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及材料来源 | 第15-17页 |
(一)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 本文的材料来源 | 第17页 |
五、行文体例说明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禹州方言连词 | 第18-35页 |
一、联合关系连词 | 第19-26页 |
(一) 并列关系连词 | 第19-20页 |
(二) 承接关系连词 | 第20-22页 |
(三) 递进关系连词 | 第22-24页 |
(四) 选择关系连词 | 第24-26页 |
二、偏正关系连词 | 第26-34页 |
(一) 假设关系连词 | 第26-29页 |
(二) 条件关系连词 | 第29-31页 |
(三) 转折关系连词 | 第31-33页 |
(四) 因果关系连词 | 第33页 |
(五) 目的关系连词 | 第33-34页 |
(六) 让步关系连词 | 第34页 |
三、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禹州方言副词 | 第35-55页 |
一、程度副词 | 第36-40页 |
(一) 表示程度较高的副词 | 第37-39页 |
(二) 表示程度较低 | 第39-40页 |
二、范围副词 | 第40-42页 |
三、语气、情态副词 | 第42-47页 |
四、时间副词 | 第47-52页 |
五、否定副词 | 第52-53页 |
六、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禹州方言介词 | 第55-60页 |
一、表示空间的介词 | 第56-57页 |
二、表示时间的介词 | 第57页 |
三、介引对象的介词 | 第57-58页 |
四、其他类介词 | 第58-59页 |
五、小结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