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2页 |
1.1.1 牙周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1.2 干细胞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 | 第9-10页 |
1.1.2.1 间充质干细胞与组织再生 | 第9页 |
1.1.2.2 牙周膜干细胞和牙周组织再生 | 第9-10页 |
1.1.3 各种因子在牙周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 第10页 |
1.1.4 SDF-1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1.1.4.1 SDF-1在局部缺血反应中的作用 | 第11页 |
1.1.4.2 SDF-1与心肌损伤修复 | 第11页 |
1.1.4.3 SDF-1与肾脏损伤修复 | 第11页 |
1.1.4.4 SDF-1与肝脏损伤修复 | 第11-12页 |
1.1.4.5 SDF-1与骨损伤修复 | 第12页 |
1.1.4.6 SDF-1与牙周组织损伤修复 | 第12页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正常和炎症来源牙周膜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细胞特性 | 第14-22页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4-15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14-15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2.2.1 hPDLSCs和iPDLSCs牙周膜组织来源 | 第15-16页 |
2.2.2 原代培养 | 第16页 |
2.2.3 有限稀释法纯化细胞并传代培养 | 第16页 |
2.2.4 流式细胞仪鉴定hPDLSCs和iPDLSCs表面标志物 | 第16页 |
2.2.5 hPDLSCs和iPDLSCs生长曲线 | 第16页 |
2.2.6 克隆形成率检测 | 第16页 |
2.2.7 hPDLSCs和iPDLSC向成骨细胞诱导 | 第16-17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17-20页 |
2.3.1 正常和炎症来源PDLSCs体外培养 | 第17-18页 |
2.3.2 流式鉴定干细胞来源 | 第18页 |
2.3.3 两种来源PDLSCs生长曲线比较 | 第18-19页 |
2.3.4 两种来源PDLSCs的克隆形成率比较 | 第19页 |
2.3.5 两种细胞成骨诱导培养后茜素红染色骨量表达 | 第19-20页 |
2.4 讨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SDF-1对不同来源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作用 | 第22-29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3.1.1 MTT法检测SDF-1对两种PDLSCs增殖的作用 | 第22页 |
3.1.2??茜素红染色检测不同浓度SDF-1对PDLSCs分化的作用 | 第22页 |
3.1.3 体外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法检测SDF-1对PDLSCs骨向分化的作用 | 第22页 |
3.1.4 体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DF-1对PDLSCs成骨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22-23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3-28页 |
3.2.1 MTT法检测SDF-1增殖的作用 | 第23-24页 |
3.2.2 SDF-1诱导后钙结节形成量 | 第24-25页 |
3.2.3 体外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法检测SDF-1对PDLSCs骨向分化的作用 | 第25页 |
3.2.4 RT-PCR检测SDF-1对PDLSCs成骨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25-28页 |
3.3 讨论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29-30页 |
4.1 结论 | 第29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5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35-3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病例汇报 | 第38-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