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生物传感器 | 第11页 |
| ·生物传感器原理及分类 | 第11-12页 |
| ·光学生物传感器 | 第12-15页 |
| ·光纤生物传感器 | 第12-13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 第13-14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传感器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氧化锌基光学生物传感器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 ·氧化锌的性质与用途 | 第16-18页 |
| ·氧化锌基本性质 | 第16-17页 |
| ·氧化锌的特性及用途 | 第17-18页 |
| ·氧化锌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 | 第18-21页 |
| ·氧化锌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 ·氧化锌薄膜的表征手段 | 第20-21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 第21-26页 |
| ·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 ·FRET探针 | 第23-24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应用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第26-40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6-29页 |
| ·表面等离子波 | 第26页 |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产生的原理 | 第26-29页 |
| ·不同敏感膜系的SPR传感器 | 第29-36页 |
| ·敏感膜为Ag膜 | 第29-31页 |
| ·敏感膜为Ag+Si0_2 膜 | 第31-34页 |
| ·敏感膜为Cr+Au膜 | 第34-36页 |
| ·基于分光计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大学物理综合实验仪的开发 | 第36-40页 |
| ·敏感膜的改进 | 第37页 |
| ·分光计结构改进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氧化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第40-57页 |
| ·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 第40-42页 |
| ·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制备氧化锌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 第40-42页 |
| ·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制备Al掺杂氧化锌薄膜及性能研究 | 第42页 |
| ·氧化锌纳米棒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 第42-49页 |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锌纳米棒 | 第43页 |
| ·氧化锌纳米棒晶体结构 | 第43-44页 |
| ·氧化锌纳米棒光致发光光谱 | 第44-45页 |
| ·氧化锌纳米棒的微观结构 | 第45-49页 |
| ·基于Al掺杂氧化锌薄膜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49-57页 |
| ·实验方案及内容 | 第49-54页 |
| ·实验结论 | 第54页 |
| ·氧化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展望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