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团簇和铜氢团簇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本文中有关化合物的缩写符号和结构图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金属原子簇合物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 货币金属团簇结构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1.2.1 金团簇结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2 银团簇结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3 铜氢团簇结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2.4 货币金属团簇结构研究新热点 | 第23-24页 |
1.3 货币金属团簇性质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1.3.1 金团簇性质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3.2 银团簇性质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3.3 铜氢团簇性质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生物分子保护的银团簇 | 第30-49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2.2.2 合成方法 | 第31-33页 |
2.3 单晶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2.3.1 银团簇单晶结构 | 第33-41页 |
2.3.2 结构对比与讨论 | 第41-43页 |
2.4 性质表征 | 第43-47页 |
2.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3-45页 |
2.4.2 圆二色光谱吸收表征 | 第45-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具有四面体内核的独立铜氢簇 | 第49-69页 |
3.1 前言 | 第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9-51页 |
3.2.2 合成方法 | 第51-52页 |
3.3 单晶结果与质谱结果讨论 | 第52-63页 |
3.3.1 铜氢团簇单晶结构 | 第52-57页 |
3.3.2 结构对比与讨论 | 第57-60页 |
3.3.3 高分辨质谱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3.4 性质表征 | 第63-67页 |
3.4.1 荧光表征 | 第63-64页 |
3.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4-65页 |
3.4.3 热稳定性表征 | 第65-66页 |
3.4.4 催化性质 | 第66-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附录Ⅰ 各金属团簇的部分键长((?))键角(°) | 第81-91页 |
附录Ⅱ 各簇合物氢键表 | 第91-95页 |
附录Ⅲ 部分铜氢团簇的红外谱图及照片 | 第95-96页 |
附录Ⅳ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