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C/D RNP的功能和结构研究综述 | 第14-31页 |
1.1 RNA修饰 | 第14-16页 |
1.2 rRNA成熟过程中的2'-氧甲基化修饰 | 第16-25页 |
1.2.1 概述 | 第16页 |
1.2.2 大肠杆菌中rRNA的甲基化修饰 | 第16-18页 |
1.2.3 真核生物中的snoRNA的功能 | 第18-20页 |
1.2.4 古菌C/D RNP的构成 | 第20-21页 |
1.2.5 真核生物的C/D snoRNP的构成 | 第21-22页 |
1.2.6 C/D RNP的结构 | 第22-25页 |
1.2.7 核糖体rRNA甲基化的研究策略 | 第25页 |
1.3 rRNA成熟过程中的假尿嘧啶化修饰 | 第25-26页 |
1.4 核糖体生物发生过程 | 第26-28页 |
1.4.1 核糖体组成及结构 | 第26-27页 |
1.4.2 真核生物核糖体发生过程 | 第27-28页 |
1.5 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1.5.1 核糖体RNA甲基化与疾病 | 第28-29页 |
1.5.2 细胞的抗药性研究 | 第29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第二章 C/D RNP识别底物长度的机制 | 第31-62页 |
2.1 课题背景 | 第31-32页 |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32-47页 |
2.2.1 实验器材 | 第32-33页 |
2.2.2 克隆构建 | 第33-37页 |
2.2.3 蛋白表达及纯化 | 第37-41页 |
2.2.4 RNA体外转录 | 第41-42页 |
2.2.5 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 | 第42-43页 |
2.2.6 晶体生长与结构解析 | 第43-44页 |
2.2.7 体外RNA甲基化活性实验 | 第44-47页 |
2.3 结果 | 第47-58页 |
2.3.1 来源于Ss的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7页 |
2.3.2 C/D RNP的活性受到间隔区长度及向导底物双链长度的影响 | 第47-51页 |
2.3.3 SL12 RNP与不同长度底物的晶体结构(本节由林金钟博士完成) | 第51-54页 |
2.3.4 SL13 RNP与S11底物的晶体结构 | 第54-57页 |
2.3.5 Fib中保守的Asp153突变造成活性消失 | 第57-58页 |
2.4 讨论 | 第58-62页 |
2.4.1 Ss中C/D RNP具有刚性蛋白通道容纳RNA | 第58-59页 |
2.4.2 古菌和真核生物C/D RNA间隔区长度的差别 | 第59-61页 |
2.4.3 RNA交换二聚体假说的不合理性 | 第61-62页 |
第三章 真核生物和古菌C/D RNP的对比 | 第62-78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62-63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63-76页 |
3.2.1 体外重构具有活性的真核生物C/D RNP | 第63-67页 |
3.2.2 C/D与C'/D'基序在功能上的独立性 | 第67-72页 |
3.2.3 缺失K-turn基序后C/D RNA的甲基化功能 | 第72-76页 |
3.3 讨论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4.1 结论 | 第78页 |
4.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 | 第89-100页 |
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