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22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 第24-2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4.2 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27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养老保障与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理论分析 | 第29-37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9-30页 |
2.1.1 养老保障 | 第29页 |
2.1.2 农村老人 | 第29页 |
2.1.3 劳动供给 | 第29-3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2.2.1 劳动供给理论 | 第30-32页 |
2.2.2 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理论 | 第32-33页 |
2.3 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机制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养老保障与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现状分析 | 第37-57页 |
3.1 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的现状与评价 | 第37-48页 |
3.1.1 高龄津贴 | 第37-39页 |
3.1.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39-44页 |
3.1.3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 | 第44-46页 |
3.1.4 家庭保障 | 第46-47页 |
3.1.5 制度总体评价 | 第47-48页 |
3.2 我国农村老人及其劳动供给特征 | 第48-54页 |
3.2.1 农村老人个体特征 | 第48-49页 |
3.2.2 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特征 | 第49-54页 |
3.3 低保障水平下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现状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养老保障与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实证分析 | 第57-73页 |
4.1 新农保养老金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 | 第57-66页 |
4.1.1 数据说明 | 第57页 |
4.1.2 变量界定 | 第57-60页 |
4.1.3 计量模型设定 | 第60-61页 |
4.1.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4.2 其他养老金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 | 第66-72页 |
4.2.1 数据说明 | 第66-67页 |
4.2.2 计量模型设定 | 第67-68页 |
4.2.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2.4 进一步的讨论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3-7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5.1.1 养老金收入显著降低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 | 第73-74页 |
5.1.2 新农保养老金对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养老金 | 第74页 |
5.1.3 家庭内部的经济支持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影响明显 | 第74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74-79页 |
5.2.1 建立全国统一的高龄津贴制度 | 第74-75页 |
5.2.2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 | 第75页 |
5.2.3 鼓励增加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 | 第75-76页 |
5.2.4 大力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 | 第76页 |
5.2.5 巩固家庭保障的基础地位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术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