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ZCCHC3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论文创新点第5-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1章 研究背景第15-31页
    1 天然免疫简介第15页
    2 天然免疫中的模式识别受体第15-22页
        2.1 Toll样受体第16-19页
        2.2 RIG-I样受体第19-20页
        2.3 NOD样受体第20-21页
        2.4 DNA受体第21-22页
    3 R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第22-26页
        3.1 RLR家族成员的结构第22-23页
        3.2 RLR对病毒核酸的识别机制第23页
        3.3 RL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第23-26页
    4 cGAS-MITA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第26-31页
        4.1 cGAS和cGAMP的发现第26-27页
        4.2 cGAS的激活机制第27-28页
        4.3 cGAS-cGAMP-MITA信号通路第28-29页
        4.4 cGAS-cGAMP-MITA信号通路的调控第29-3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31-47页
    1 实验材料第31-33页
        1.1 细胞以及细胞培养第31页
        1.2 病毒、核酸模拟物以及细胞因子第31-32页
        1.3 实验相关试剂、抗体第32页
        1.4 实验相关的表达载体及其构建第32-33页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关试剂及材料第33页
        1.6 ELISA实验相关试剂第33页
    2 实验方法第33-47页
        2.1 真核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3-34页
        2.2 质粒提取第34页
        2.3 细胞培养第34-35页
        2.4 细胞转染第35-36页
            2.4.1 磷酸钙转染第35页
            2.4.2 脂质体转染第35-36页
        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第36页
        2.6 RT-PCR实验第36-38页
            2.6.1 mRNA的提取第36页
            2.6.2 逆转录第36-37页
            2.6.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7-38页
        2.7 逆转录病毒感染构建shRNA稳定敲低细胞系第38页
        2.8 体细胞基因敲除第38-39页
            2.8.1 利用CRISPR-Cas9方法构建基因敲除的单克隆细胞第38-39页
            2.8.2 利用CRISPR-Cas9方法构建基因敲除的稳定细胞系第39页
        2.9 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印迹实验第39-40页
            2.9.1 免疫共沉淀实验第39-40页
            2.9.2 免疫印迹实验第40页
        2.10 泛素化实验第40-41页
        2.11 体外RNA/DNA pull-down实验第41-42页
            2.11.1 体外RNA pull-down实验第41页
            2.11.2 体外DNA pull-down实验第41-42页
        2.12 半变性去垢剂琼脂糖凝胶电泳(SDD-AGE)第42页
        2.1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以及邻位连接技术(PLA)第42-43页
        2.14 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方法第43页
        2.15 制备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和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第43-44页
            2.15.1 肺成纤维细胞的制备第43-44页
            2.15.2 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制备第44页
        2.16 ELISA实验第44-45页
        2.17 小鼠致死实验第45页
        2.18 重组蛋白的构建以及纯化第45页
        2.19 微量热泳动仪(MST)检测蛋白与核酸、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第45页
        2.20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IP)第45-46页
        2.21 病毒D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第46-47页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7-108页
    1 研究背景与立项依据第47-49页
    2 实验结果第49-105页
        2.1 ZCCHC3调控RLR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第49-83页
            2.1.1 过量表达ZCCHC3促进RNA病毒诱导的信号通路第49-50页
            2.1.2 ZCCHC3的缺失抑制RNA病毒诱导的信号通路第50-53页
            2.1.3 敲低ZCCHC3抑制RNA病毒诱导的信号通路第53-55页
            2.1.4 ZCCHC3的缺失不影响IFN-β诱导的信号通路第55-56页
            2.1.5 Zcchc3基因敲除小鼠鉴定第56-58页
            2.1.6 在小鼠细胞中,ZCCHC3对RNA病毒诱导的信号转导是必需的第58-63页
            2.1.7 ZCCHC3对小鼠抗RNA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是必需的第63-65页
            2.1.8 ZCCHC3与RIG-I/MDA5相互作用第65-68页
            2.1.9 ZCCHC3结合dsRNA,并促进RIG-I/DMA5结合dsRNA第68-73页
            2.1.10 ZCCHC3促进RIG-I/MDA5发生K63位连接的多聚泛素化第73-81页
            2.1.11 ZCCHC3促进RIG-I/MDA5 K63位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依赖于TRIM25第81-83页
        2.2 ZCCHC3调控DNA病毒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第83-105页
            2.2.1 过量表达ZCCHC3促进DNA病毒诱导的IFN-β启动子的激活第83页
            2.2.2 过量表达ZCCHC3协同DNA病毒以及dsDNA诱导的下游基因的转录第83-84页
            2.2.3 ZCCHC3的缺失抑制DNA病毒及dsDNA诱导的下游基因的转录第84-86页
            2.2.4 ZCCHC3的缺失抑制HSV-1诱导的TBK1和IRF3的磷酸化第86页
            2.2.5 ZCCHC3的缺失并不影响IFN-β诱导的信号通路第86-87页
            2.2.6 在小鼠细胞中,ZCCHC3对DNA病毒诱导的信号转导是必需的第87-92页
            2.2.7 ZCCHC3在小鼠抗HSV-1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中是必需的第92-94页
            2.2.8 ZCCHC3作用在cGAMP上游进而调控DNA病毒诱导的信号通路第94-95页
            2.2.9 ZCCHC3与cGAS相互作用第95-97页
            2.2.10 ZCCHC3作为重要的辅助受体结合dsDNA,并且促进cGAS结合dsDNA第97-103页
            2.2.11 ZCCHC3促进胞质dsDNA诱导的cGAS寡聚化第103-105页
    3 总结第105-108页
        3.1 ZCCHC3正向调控RLR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第105-106页
        3.2 ZCCHC3正向调控DNA病毒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第106-108页
第4章 讨论与展望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8页
缩略语标注表第118-120页
作者简历第120-121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