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1-14页 |
1. 问题意识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7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 资本培训理论 | 第17-18页 |
2. 供需匹配理论 | 第18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8-19页 |
2. 调查法 | 第19页 |
3. 观察法 | 第19页 |
(五)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六) 创新点 | 第20-21页 |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的评价内容与测评方法 | 第21-26页 |
(一)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的内涵 | 第21-22页 |
1.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涵义 | 第21-22页 |
2.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的界定 | 第22页 |
(二)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的评价内容 | 第22-24页 |
1. 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 | 第22-23页 |
2. 对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增收的影响 | 第23页 |
3. 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的测评方法 | 第24-26页 |
1. 问卷调查测评法 | 第24页 |
2. 统计分析测评法 | 第24-25页 |
3. 访谈总结测评法 | 第25-26页 |
三、玉林市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现状和实证分析 | 第26-38页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1. M镇概况 | 第26页 |
2. M镇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 M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调查 | 第27-28页 |
(二) 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开展情况 | 第28-31页 |
1. 创业培训的实施主体 | 第28-29页 |
2. 创业培训的参加规模 | 第29页 |
3. 创业培训的人员结构 | 第29-31页 |
(三) 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调查 | 第31-36页 |
1. 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后的创业行为 | 第32-33页 |
2. 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后的创业增收 | 第33-35页 |
3. 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后的创业能力 | 第35-36页 |
(四) 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总结及启示 | 第36-38页 |
1. 坚持“向政策看齐”,有利于提高创业效果和水平 | 第36-37页 |
2. 扩大交际圈和丰富创业阅历,有利于增加创业收入 | 第37页 |
3. 提升教育文化水平和创业知识,有利于增强创业能力 | 第37-38页 |
四、玉林市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38-42页 |
(一) 外部环境方面 | 第38-39页 |
1. 政府扶持不足 | 第38-39页 |
2. 政府激励措施不强 | 第39页 |
(二) 培训机构方面 | 第39-41页 |
1. 培训机构单一 | 第39页 |
2. 培训方法不当 | 第39-40页 |
3. 培训内容与农民工需求有落差 | 第40页 |
4. 缺乏后续指导 | 第40-41页 |
(三) 个人因素方面 | 第41-42页 |
1. 培训的意识薄弱 | 第41页 |
2. 学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41-42页 |
五、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效果的策略 | 第42-49页 |
(一) 外部环境方面 | 第42-45页 |
1. 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支持政策 | 第42-43页 |
2. 建立健全农民工创业服务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3. 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费用的投入 | 第44页 |
4. 营造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的社会氛围 | 第44-45页 |
(二) 培训机构方面 | 第45-47页 |
1. 培训机构多元化 | 第45页 |
2. 培训方法得当 | 第45-46页 |
3. 培训内容与农民工需求匹配 | 第46页 |
4. 做好后续指导工作 | 第46-47页 |
(三) 个人因素方面 | 第47-49页 |
1. 农民工竭力增强自身创业培训的主动意识 | 第47页 |
2. 提高学员整体素质 | 第47-49页 |
六、结语与不足 | 第49-50页 |
(一) 结语 | 第49页 |
(二)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件一: M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情况的调查问卷 | 第52-54页 |
附件二: 对M镇政府的访谈提纲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