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空心莲子草昆虫天敌莲草直胸跳甲对本地植物莲子草的非靶标效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4页
    1.1 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第14-27页
        1.1.1 生物防治及潜在风险第14-18页
        1.1.2 生物因素对植食性昆虫寄主范围及选择的影响第18-22页
        1.1.3 气候及环境因素对昆虫寄主的影响第22-26页
        1.1.4 科学问题第26-27页
    1.2 本文的研究体系第27-31页
        1.2.1 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第27页
        1.2.2 本土植物莲子草第27-28页
        1.2.3 生物防治天敌莲草直胸跳甲第28页
        1.2.4 跳甲的引种历史和释放后寄主检测第28-29页
        1.2.5 跳甲的非靶标效应第29-31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1-32页
    1.4 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二章 环境因子对莲草直胸跳甲在莲子草上种群大小的影响第34-48页
    2.1 引言第34-36页
    2.2 实验方法第36-37页
    2.3 数据的计算与统计第37-38页
    2.4 实验结果第38-46页
        2.4.1 环境因子与植物性状之间的关系第38-42页
        2.4.2 跳甲种群大小与植物性状之间的关系第42-43页
        2.4.3 跳甲种群大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43-46页
    2.5 讨论与小结第46-48页
        2.5.1 讨论第46-47页
        2.5.2 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环境因子对莲草直胸跳甲个体在莲子草上发育的影响第48-70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3.2.1 实验处理第49-50页
        3.2.2 植物材料的准备第50页
        3.2.3 植物参数的测定第50页
        3.2.4 不同处理组植物对跳甲的影响第50-51页
    3.3 数据的计算与统计第51页
    3.4 实验结果第51-67页
        3.4.1 环境因子对植物性状的影响第51-57页
        3.4.2 环境处理影响下的植物质量对昆虫发育的影响第57-67页
    3.5 讨论与小结第67-70页
        3.5.1 讨论第67-68页
        3.5.2 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气候对莲草直胸跳甲在莲子草上种群动态及越冬的影响第70-96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实验方法第71-75页
        4.2.1 实验地设计第71-72页
        4.2.2 植物材料的准备与种植第72-73页
        4.2.3 实验方法第73-74页
        4.2.4 数据的计算与统计第74-75页
    4.3 实验结果第75-91页
        4.3.1 跳甲的种群动态与越冬第75-81页
        4.3.2 跳甲对寄主植物的偏好性第81-83页
        4.3.3 跳甲的性状表达第83-89页
        4.3.4 植物的物候第89-91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91-96页
        4.4.1 讨论第91-94页
        4.4.2 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莲子草寄主植物质量与天敌对昆虫发育的影响第96-122页
    5.1 引言第96-97页
    5.2 实验方法第97-103页
        5.2.1 植物质量对跳甲蛹发育的影响第97-101页
        5.2.2 水分条件对蛹发育的影响第101页
        5.2.3 模拟天敌环境对蛹发育的影响第101-103页
    5.3 数据的计算与统计第103页
    5.4 实验结果第103-117页
        5.4.1 寄主处理对跳甲蛹发育的影响第103-108页
        5.4.2 初代跳甲的寄主和植物质量对后代发育及表达的影响第108-114页
        5.4.3 环境中的水分对跳甲体外蛹发育的影响第114-115页
        5.4.4 天敌环境对跳甲体外蛹发育的影响第115-117页
    5.5 本章讨论与小结第117-122页
        5.5.1 讨论第117-119页
        5.5.2 小结第119-122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22-124页
    6.1 主要结论第122-123页
    6.2 创新点第123页
    6.3 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42页
附录 A第142-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乔丹体育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转型期劳资冲突治理路径优化研究--基于福建省F镇经济开发区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