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传的口头叙事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4-21页 |
第一章 口头叙事概说 | 第21-44页 |
第一节 口头叙事的释义 | 第21-27页 |
一、口头叙事的定义 | 第21-25页 |
二、口头叙事的类型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口头叙事的特征 | 第27-31页 |
一、动态的形式 | 第27-28页 |
二、集体的创作 | 第28-29页 |
三、特定的生成语境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口头叙事的形式 | 第31-36页 |
一、讲史 | 第31-32页 |
二、诵 | 第32-36页 |
第四节 口头叙事和书面叙事 | 第36-44页 |
一、口语和书面语 | 第36-41页 |
二、口头叙事和书面叙事 | 第41-44页 |
第二章 先秦史传的口述者 | 第44-68页 |
第一节 巫、史 | 第44-54页 |
一、巫 | 第44-47页 |
二、史 | 第47-54页 |
第二节 瞽矇、瞽史 | 第54-60页 |
一、瞽矇 | 第54-58页 |
二、瞽史 | 第58-60页 |
第三节 诵训、俳优 | 第60-68页 |
一、诵训 | 第60-63页 |
二、俳优 | 第63-68页 |
第三章 先秦史传的口头叙事文体 | 第68-95页 |
第一节 早期文体多产生于口头行为 | 第68-72页 |
一、文体的产生 | 第68-70页 |
二、与口头行为有关的文体 | 第70-72页 |
第二节 《尚书》中的口头叙事文体 | 第72-82页 |
一、典、谟 | 第72-75页 |
二、训 | 第75-76页 |
三、诰、誓、命 | 第76-79页 |
四、《尚书》口头叙事文体的特征 | 第79-82页 |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口头叙事文体 | 第82-95页 |
一、说体 | 第82-87页 |
二、语体 | 第87-95页 |
第四章 先秦史传的口头叙事特征 | 第95-134页 |
第一节 重复叙事 | 第95-106页 |
一、语言重复 | 第95-100页 |
二、行为重复 | 第100-102页 |
三、从重复叙事看史传的口头叙事性质 | 第102-106页 |
第二节 口头叙事的情节建构 | 第106-134页 |
一、故事细节的描绘 | 第108-114页 |
二、叙事速度的变化 | 第114-117页 |
三、故事内容的变异 | 第117-130页 |
四、人物形象的刻画 | 第130-134页 |
第五章 先秦史传口头叙事的语言特征 | 第134-167页 |
第一节 先秦史传中的口语词汇 | 第134-150页 |
一、方言词 | 第136-141页 |
二、语气词 | 第141-146页 |
三、韵语 | 第146-150页 |
第二节 史传中的俗语 | 第150-167页 |
一、习语 | 第150-154页 |
二、歌、谣、谚、诵等 | 第154-165页 |
三、隐语 | 第165-167页 |
结语 | 第167-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7页 |
后记 | 第177-17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