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1.1.1 课题来源背景 | 第12-13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农村住宅及热舒适性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内外农宅围护结构与农宅节能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外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主要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8-20页 |
1.3.1 课题相关概念 | 第18页 |
1.3.2 课题研究范围 | 第18-19页 |
1.3.3 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的标准及条文 | 第19-20页 |
1.4 围护结构对室内热舒适度和建筑能耗的影响概述 | 第20-21页 |
1.4.1 围护结构对室内热舒适度的影响 | 第20页 |
1.4.2 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21-2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5页 |
2 农宅围护结构对热舒适度的影响研究策略 | 第25-33页 |
2.1 湖北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梳理策略 | 第25-27页 |
2.1.1 湖北地区农村住宅气候适应性特点梳理 | 第25-26页 |
2.1.2 湖北地区农村住宅常见围护结构材料梳理 | 第26-27页 |
2.2 物理环境测试策略 | 第27-29页 |
2.2.1 测试对象的选取 | 第27页 |
2.2.2 测试仪器及物理环境测量方案 | 第27-29页 |
2.3 问卷调研策略 | 第29-31页 |
2.3.1 问卷设计 | 第29页 |
2.3.2 农村居住文化习惯 | 第29-30页 |
2.3.3 室内外环境主观评价 | 第30-31页 |
2.4 软件模拟分析策略 | 第31-32页 |
2.4.1 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介绍 | 第31页 |
2.4.2 基于SPSS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湖北地区农宅整体围护结构及热舒适度研究 | 第33-46页 |
3.1 农宅A、B围护结构现状 | 第33页 |
3.2 三洲村农宅A热工环境测试状况 | 第33-40页 |
3.2.1 农宅A夏季物理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3.2.2 农宅A冬季物理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2.3 调研结论 | 第39-40页 |
3.3 唐涂村农宅B热工环境测试状况 | 第40-45页 |
3.3.1 农宅B物理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3.2 农宅A、B物理环境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3.3.3 调研结论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实验性农村住宅改造案例 | 第46-54页 |
4.1 实验性农宅C改造背景 | 第46-48页 |
4.1.1 黄冈市紫金庄村微气候特点 | 第46-47页 |
4.1.2 农宅C围护结构概况 | 第47-48页 |
4.2 实验农宅C墙体改造前环境测量分析 | 第48-51页 |
4.2.1 农宅C墙体改造前测量方案 | 第48页 |
4.2.2 农宅C墙体改造前测量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4.3 农宅围护结构改造分析 | 第51-53页 |
4.3.1 农宅C热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51页 |
4.3.2 农宅C围护结构改造思路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实验性农宅围护结构改造后室内热舒适度分析 | 第54-74页 |
5.1 墙体改造后夏季测量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5.1.1 温湿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5.1.2 墙体表面温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1.3 照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60页 |
5.1.4 噪音测量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5.2 墙体改造后冬季测量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5.2.1 温湿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5.2.2 墙体表面温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5.2.3 照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66页 |
5.2.4 噪音测量结果分析 | 第66页 |
5.3 农宅改造前后对比分析 | 第66-72页 |
5.3.1 农宅改造前后Designbuilder能耗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6-68页 |
5.3.2 改造前后夏季热物理环境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71页 |
5.3.3 调研结论 | 第71-72页 |
5.4 湖北地区热舒适适应性模型 | 第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6.2 本文主要创新 | 第75页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表索引 | 第80-81页 |
图索引 | 第81-83页 |
附录:武汉大学问卷调查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