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1.2.1 用水总量控制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水库水量调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3 用水总量控制及水量调度相关实践 | 第19-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王英水库现行调度运行方式分析 | 第25-33页 |
2.1 王英水库及其供水区域概况 | 第25-28页 |
2.1.1 王英水库工程概况 | 第25-26页 |
2.1.2 王英水库供水区域概况 | 第26-27页 |
2.1.3 王英水库入库径流情况 | 第27-28页 |
2.2 王英水库调度运行方式 | 第28-30页 |
2.2.1 王英水库水资源配置方案 | 第28-29页 |
2.2.2 王英水库优化调度运行规则 | 第29-30页 |
2.3 王英水库调度中存在问题及用水总量控制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年度计划用水指标确定方法 | 第33-52页 |
3.1 用水总量控制相关概念及内涵 | 第33-40页 |
3.1.1 用水总量控制相关概念 | 第33页 |
3.1.2 用水总量控制的内涵 | 第33-34页 |
3.1.3 用水总量控制与水量分配 | 第34-40页 |
3.2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 | 第40-41页 |
3.3 年度计划用水指标确定 | 第41-46页 |
3.3.1 年度计划用水指标确定框架 | 第41页 |
3.3.2 不同水文年计划用水指标的确定方法 | 第41-45页 |
3.3.3 月计划用水指标的确定方法 | 第45-46页 |
3.4 王英水库供水区域实例分析 | 第46-51页 |
3.4.1 王英水库供水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 第46-47页 |
3.4.2 王英水库供水区域GI_a~P_a曲线建立 | 第47页 |
3.4.3 不同水文年计划用水指标 | 第47-49页 |
3.4.4 月计划用水指标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水量调度模型 | 第52-81页 |
4.1 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水量调度框架 | 第52-54页 |
4.1.1 模型框架 | 第52-53页 |
4.1.2 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与月调度方案的动态嵌套 | 第53-54页 |
4.2 径流预测模块 | 第54-56页 |
4.2.1 时段径流量预测 | 第54-56页 |
4.2.2 年度径流量预测 | 第56页 |
4.3 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制定模块 | 第56-61页 |
4.3.1 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制定模型 | 第57-59页 |
4.3.2 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模型求解 | 第59-61页 |
4.4 月调度方案编制模块 | 第61-65页 |
4.4.1 水库月调度方案编制的两时段模型 | 第62-63页 |
4.4.2 月调度方案的两时段调度模型求解 | 第63-65页 |
4.5 王英水库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的调度实现 | 第65-80页 |
4.5.1 入库径流预测 | 第65-67页 |
4.5.2 调度情景设置 | 第67页 |
4.5.3 不同调度情景下的水库水量调度计算结果 | 第67-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用水总量控制调度实现中的风险分析 | 第81-102页 |
5.1 用水总量控制调度实现中的风险分析基本程序 | 第81页 |
5.2 用水总量控制调度实现中的风险辨识 | 第81-87页 |
5.2.1 风险基本概念 | 第81-82页 |
5.2.2 风险辨识方法 | 第82-83页 |
5.2.3 用水总量控制调度实现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 第83-84页 |
5.2.4 用水总量控制调度实现中的风险因子识别 | 第84-87页 |
5.3 用水总量控制调度实现中的风险估计 | 第87-92页 |
5.3.1 风险估计方法及估计流程 | 第87-88页 |
5.3.2 用水总量控制调度实现中的风险估计指标 | 第88-92页 |
5.4 王英水库供水区用水总量控制调度实现中的风险分析 | 第92-101页 |
5.4.1 不同水文年计划用水指标确定方式下的风险 | 第92-93页 |
5.4.2 预报误差对风险指标的影响 | 第93-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102-106页 |
6.1 结论 | 第102-104页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4页 |
6.3 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附录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