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3-19页 |
一、主要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 | 第13-15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第一节 关于大学生村官现状的研究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的研究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关于农村社会工作和大学生村官社会工作的研究 | 第22-23页 |
第四节 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第三章 Y县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能力的增能介入 | 第24-42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需求评估 | 第24-31页 |
一、研究对象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4-30页 |
二、基于增能视角的需求评估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能力提升小组工作介入 | 第31-34页 |
一、小组理念 | 第31页 |
二、小组目标 | 第31页 |
三、小组介入策略 | 第31-33页 |
四、小组活动安排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小组介入分析 | 第34-36页 |
一、前期阶段 | 第34页 |
二、中期阶段 | 第34-35页 |
三、后期阶段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小组介入效果评估 | 第36-42页 |
一、过程评估 | 第36-38页 |
二、结果评估 | 第38-42页 |
第四章 研究讨论 | 第42-4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一、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的主要能力需求 | 第42页 |
二、社会工作介入能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能力 | 第42-43页 |
三、社会工作介入丰富了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 第43页 |
四、社会工作在基层的认知度和实践相对滞后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研究局限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