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GENUS STEMPHYLIUM次级代谢产物成分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1.2.1 蒽醌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 第10-11页 |
| 1.2.2 吡喃酮类化合物 | 第11-12页 |
| 1.2.3 二萘嵌苯类化合物 | 第12页 |
| 1.2.4 内酯类化合物 | 第12-13页 |
| 1.3 GENUS STEMPHYLIUM次级代谢产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3.1 抗肿瘤活性 | 第13页 |
| 1.3.2 抗菌活性 | 第13页 |
| 1.3.3 其他活性 | 第13-14页 |
| 1.4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1.4.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4.3 生物活性 | 第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红树尖瓣海莲来源的内生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 第17-21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2.1 红树尖瓣海莲来源的内生微生物的分离 | 第17-20页 |
| 2.1.2 尖瓣海莲内生微生物的分离 | 第17-18页 |
| 2.1.3 内生微生物的筛选 | 第18-19页 |
| 2.1.4 内生微生物的鉴定 | 第19-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一株尖瓣海莲内生真菌STEMPHYLIUM SP.33231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及鉴定 | 第21-82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 3.2.1 仪器 | 第21-22页 |
| 3.2.2 试剂 | 第22页 |
| 3.2.3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22-23页 |
| 3.2.4 提取分离 | 第23-24页 |
| 3.2.5 结果 | 第24-27页 |
| 3.3 结构鉴定 | 第27-77页 |
| 3.3.1 新单体化合物的鉴定 | 第27-43页 |
| 3.3.2 已知化合物的鉴定 | 第43-77页 |
| 3.3.3 新化合物13的结构修饰 | 第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第四章 次级代谢产物药理活性的研究 | 第82-88页 |
| 引言 | 第82页 |
| 4.1 抗肿瘤实验 | 第82-84页 |
| 4.1.1 仪器与方法 | 第82-84页 |
| 4.2 抗菌实验 | 第84-86页 |
| 4.2.1 仪器与方法 | 第84-86页 |
| 4.3 卤虫致死实验 | 第86-87页 |
| 4.3.1 器材与方法 | 第86-87页 |
| 4.4 讨论 | 第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88-89页 |
| 附录 新化合物的谱图 | 第89-13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8-140页 |
| 致谢 | 第140-141页 |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