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1 绪论 | 第16-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1 复杂系统的协同效应研究 | 第18-20页 |
1.2.2 医疗服务一体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 资料来源、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2.1 资料来源 | 第23页 |
2.1.1 文献资料 | 第23页 |
2.1.2 现场收集资料 | 第23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2.1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2.2.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2.3.1 文献研究法 | 第25页 |
2.3.2 现场资料收集方法 | 第25-26页 |
2.3.3 信息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 | 第26-27页 |
2.3.4 理论方法 | 第27页 |
2.3.5 统计学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62页 |
3.1 安徽省天长市县域内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实践 | 第28-42页 |
3.1.1 安徽省天长市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情况 | 第28-29页 |
3.1.2 安徽省天长市县域医疗体制改革初步成效(2015年以前) | 第29-30页 |
3.1.3 以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为重心,构建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体系 | 第30-31页 |
3.1.4 安徽省天长市“医共体”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协同机制 | 第31-34页 |
3.1.5 安徽省天长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域医疗服务的影响 | 第34-41页 |
3.1.6 讨论 | 第41-42页 |
3.2 湖北省当阳市县域内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 第42-48页 |
3.2.1 湖北省当阳市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情况 | 第42-44页 |
3.2.2 湖北省当阳市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实践 | 第44-46页 |
3.2.3 湖北省当阳市“健康之路”无边界平台利用现状 | 第46-47页 |
3.2.4 讨论 | 第47-48页 |
3.3 样本县(市)医疗服务提供者与利用者的认知与行为 | 第48-54页 |
3.3.1 样本县(市)医疗服务提供者认知与行为 | 第48-51页 |
3.3.2 样本县(市)医疗服务利用者认知与行为 | 第51-54页 |
3.4 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系统基模分析 | 第54-62页 |
3.4.1 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效果不理想增长极限系统基模(Limits to Growth) | 第54-56页 |
3.4.2 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治理体制增长与投入不足系统基模(Growth and Underinvestment) | 第56-58页 |
3.4.3 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利益协同不足的公地悲剧的系统基模(Tragedy of the Commons) | 第58-60页 |
3.4.4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发展不足的转移负担系统基模(Shifting the Burden) | 第60-62页 |
4 讨论与建议 | 第62-68页 |
4.1 多形式开展医疗服务一体化体系改革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不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 第62-63页 |
4.2 不同地区医疗服务一体化体系改革仍存在问题与阻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第63-64页 |
4.3 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形成协同整合的关键要素与协同机制 | 第64-67页 |
4.3.1 管理协同 | 第64-65页 |
4.3.2 利益协同 | 第65-66页 |
4.3.3 责任协同 | 第66-67页 |
4.4 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发挥协同效应,有赖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 第67-68页 |
4.4.1 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管理力度 | 第67页 |
4.4.2 各级医疗机构的切实执行,共同发展 | 第67页 |
4.4.3 县域内医疗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 | 第67页 |
4.4.4 县域内居民的理解、认知与配合 | 第67-68页 |
5 创新与不足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综述 | 第74-82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2页 |
附件2 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调查工具 | 第82-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