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的目的 | 第10页 |
(三)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 国内外关于城市应急管理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国外民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 国内人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的研究 | 第15页 |
(四) 简要评价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二) 定性分析法 | 第16页 |
(三) 个人访谈法 | 第16页 |
四、创新点 | 第16-18页 |
(一) 研究对象选取了更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城市 | 第16-17页 |
(二) 首次明确了人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的方式—阶梯式融入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一) 人防部门 | 第18页 |
(二) 人防与民防的关系 | 第18-19页 |
(三) 城市应急管理 | 第19页 |
(四) 公共危机 | 第19页 |
二、政府公共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本溪市人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一、本溪市人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的现状 | 第21-23页 |
(一) 参与本溪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 第21页 |
(二) 参与本溪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 第21-22页 |
(三) 参与本溪市应急演练演习活动 | 第22-23页 |
二、本溪市人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一) 人防部门的防灾减灾职能尚未得到法律法规的充分授权 | 第23页 |
(二) 人防与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联动协调不足 | 第23-24页 |
(三) 人防现有的应急资源未能有效纳入到城市应急管理之中 | 第24-25页 |
(四) 人防专业队伍未能在城市应急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 第25页 |
三、本溪市人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5-27页 |
(一) 人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 | 第25页 |
(二) 缺乏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指挥体系 | 第25-26页 |
(三) 未能将城市人口疏散基地等人防设施建设与应急救援建设相结合 | 第26页 |
(四) 人防专业队伍组训方式方法还不够科学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推进本溪市人防部门融入城市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27-32页 |
一、健全法律法规 | 第27-28页 |
(一) 适时出台《本溪市民防条例》 | 第27页 |
(二) 在本溪市应急管理预案中体现人防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 | 第27-28页 |
二、理顺组织机构 | 第28页 |
(一) 逐步完善现有的军地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 第28页 |
(二) 逐步推动完善人防部门的应急职能 | 第28页 |
三、促进资源共享 | 第28-30页 |
(一) 强化人防指挥所建设为城市应急管理构建指挥平台 | 第28-29页 |
(二) 拓展人防工程防灾避险功能 | 第29-30页 |
四、整合人防专业队伍 | 第30-32页 |
(一) 科学开展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整组与训练 | 第30页 |
(二) 将人防专业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 第30-3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2-33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2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者简介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