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虾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凡纳滨对虾CHC、RAS、Profilin蛋白与WSSV作用及wsv112作用宿主分子筛选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5-23页
    1 WSSV简介第15-19页
        1.1 WSSV的形态结构第15页
        1.2 WSSV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第15-17页
        1.3 WSSV与宿主蛋白之间的互作第17-19页
            1.3.1 网格重链蛋白第17-18页
            1.3.2 RAS蛋白第18页
            1.3.3 Profilin蛋白第18-19页
    2 蛋白与蛋白之间互作的研究技术第19-21页
        2.1 免疫共沉淀技术(Co-immuno precipitation,CoIP)第19页
        2.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第19-20页
        2.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第20页
        2.4 酵母双杂交技术第20-21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第一章 凡纳滨对虾网格重链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及在WSS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第23-39页
    1.1 网格重链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23-33页
        1.1.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1.1.2 实验方法第24-28页
            1.1.2.1 chc1与chc2基因的克隆第24-25页
            1.1.2.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5-27页
            1.1.2.3 CHC1和CHC2蛋白的表达第27页
            1.1.2.4 Co~(2+)柱亲和层析纯化CHC1和CHC2蛋白第27-28页
            1.1.2.5 CHC1和CHC2蛋白的复性第28页
            1.1.2.6 CHC1和CHC2蛋白的浓缩第28页
        1.1.3 实验结果第28-33页
            1.1.3.1 chc1基因与chc2基因的克隆第28-29页
            1.1.3.2 pBAD/gⅢA-chc1和pBAD/gⅢA-chc2重组质粒的鉴定第29-30页
            1.1.3.3 CHC1和CHC2蛋白的检测第30-32页
            1.1.3.4 蛋白纯化检测第32-33页
    1.2 CHC1和CHC2蛋白与WSSV结构蛋白在体外的相互作用第33-37页
        1.2.1 实验方法第33-35页
            1.2.1.1 DIG标记CHC1和CHC2蛋白第33-34页
            1.2.1.2 Far-western检测CHC1和CHC2蛋白与WSSV结构蛋白的相互作用第34页
            1.2.1.3 ELISA检测WSSV蛋白与CHC1和CHC2蛋白的相互作用.第34-35页
        1.2.2 实验结果第35-37页
            1.2.2.1 Far-western检测CHC1和CHC2蛋白与WSSV结构蛋白的互作第35-36页
            1.2.2.2 ELISA分析CHC1、CHC2蛋白与VP26和VP37的互作第36-37页
    1.3 讨论第37-39页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Ras基因克隆、表达及在WSS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第39-52页
    2.1 Ra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39-45页
        2.1.1 实验材料第39页
        2.1.2 实验方法第39-42页
            2.1.2.1 凡纳滨对虾鳃RNA提取第39-40页
            2.1.2.2 凡纳滨对虾鳃cDNA的合成第40-41页
            2.1.2.3 Ras基因的克隆第41页
            2.1.2.4 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ⅢA-Ras的构建第41页
            2.1.2.5 RAS蛋白的表达第41-42页
            2.1.2.6 Co~(2+)柱亲和层析纯化RAS蛋白第42页
            2.1.2.7 RAS蛋白的复性第42页
            2.1.2.8 RAS蛋白的浓缩第42页
        2.1.3 实验结果第42-45页
            2.1.3.1 Ras基因的克隆第42-43页
            2.1.3.2 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ⅢA-Ras的鉴定第43页
            2.1.3.3 RAS蛋白的检测第43-45页
            2.1.3.4 RAS蛋白的纯化第45页
    2.2 RAS蛋白与WSSV结构白在体外的相互作用第45-47页
        2.2.1 实验方法第46页
            2.2.1.1 DIG标记RAS蛋白第46页
            2.2.1.2 Far-western检测与RAS蛋白互作的WSSV蛋白第46页
            2.2.1.3 ELISA检测RAS蛋白与VP26的相互作用第46页
        2.2.2 实验结果第46-47页
            2.2.2.1 Far-western检测RAS蛋白与WSSV结构蛋白的相互作用第46-47页
            2.2.2.2 ELISA分析RAS蛋白与VP26的相互作用第47页
    2.3 Ras组织分布及WSSV对Ras表达的影响第47-51页
        2.3.1 实验方法第48-49页
            2.3.1.1 Ras组织分布第48-49页
            2.3.1.2 WSSV对凡纳滨对虾Ra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49页
        2.3.2 实验结果第49-51页
            2.3.2.1 Ras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第49-50页
            2.3.2.2 WSSV对Ras表达量的影响第50-51页
    2.4 讨论第51-52页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Profilin基因克隆、表达及与WSSV结构蛋白在体外的互作第52-60页
    3.1 Profilin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52-57页
        3.1.1 实验材料第52页
        3.1.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3.1.2.1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RNA提取第52页
            3.1.2.2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cDNA合成第52-53页
            3.1.2.3 Profilin基因的克隆第53页
            3.1.2.4 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ⅢA-Profilin的构建第53页
            3.1.2.5 Profilin蛋白的表达第53页
            3.1.2.6 Co~(2+)柱亲和层析纯化Profilin蛋白第53页
            3.1.2.7 Profilin蛋白的复性第53页
            3.1.2.8 Profilin蛋白的浓缩第53-54页
        3.1.3 实验结果第54-57页
            3.1.3.1 Profilin基因的克隆第54页
            3.1.3.2 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ⅢA-Profilin的鉴定第54-55页
            3.1.3.3 Profilin蛋白的检测第55-56页
            3.1.3.4 Profilin蛋白的纯化第56-57页
    3.2 Profilin蛋白与3种WSSV结构蛋白在体外的互作第57-58页
        3.2.1 实验方法第57-58页
            3.2.1.1 DIG标记Profilin蛋白第57页
            3.2.1.2 Far-western检测与Profilin蛋白互作的WSSV蛋白第57-58页
        3.2.2 实验结果第58页
            3.2.2.1 Far-western检测与Profilin蛋白互作的WSSV蛋白第58页
    3.3 讨论第58-60页
第四章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wsv079和wsv112互作的宿主蛋白第60-75页
    4.1 凡纳滨对虾肠道cDNA文库构建第60-62页
        4.1.1 实验材料第60-61页
        4.1.2 实验方法第61页
            4.1.2.1 Y187感受态制备第61页
            4.1.2.2 凡纳滨对虾肠道cDNA质粒的制备及转化第61页
            4.1.2.3 文库中插入片段长度检测第61页
        4.1.3 实验结果第61-62页
            4.1.3.1 插入文库片段大小的鉴定第61-62页
    4.2 阴性和阳性对照实验第62-64页
        4.2.1 实验方法第62-63页
            4.2.1.1 阴性对照matting与阳性对照matting第62-63页
        4.2.2 实验结果第63-64页
    4.3 诱饵载体pGBKT7-079和pGBKT7-112自激性和毒性的检测第64-67页
        4.3.1 实验方法第65页
            4.3.1.1 诱饵载体pGBKT7-079和pGBKT7-112质粒的提取第65页
            4.3.1.2 酵母菌株Y2HGold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5页
            4.3.1.3 诱饵载体pGBKT7-079和pGBKT7-112毒性和自激性的检测第65页
        4.3.2 实验结果第65-67页
            4.3.2.1 诱饵载体毒性和自激性的检测第65-67页
    4.4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wsv11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第67-73页
        4.4.1 实验方法第67-69页
            4.4.1.1 用pGBKT7-112靶菌株从cDNA文库中筛选互作的蛋白第67-68页
            4.4.1.2 PCR鉴定蓝色克隆中插入cDNA的片段第68页
            4.4.1.3 获得插入片段的质粒第68页
            4.4.1.4 回复杂交第68-69页
        4.4.2 实验结果第69-73页
            4.4.2.1 计算杂交效率第69-70页
            4.4.2.2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WSV112互作的蛋白第70-71页
            4.4.2.3 PCR验证蓝色克隆中插入的片段第71-72页
            4.4.2.4 回复杂交验证互作蛋白第72-73页
    4.5 讨论第73-75页
小结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附录 实验试剂和培养基的制备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形态、线粒体及核基因对东海28种虾虎鱼类的系统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