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交通拥堵扩散机理研究 | 第14-15页 |
1.2.2 交通运行状态判别与预测研究 | 第15-17页 |
1.2.3 高速公路诱导分流研究 | 第17-20页 |
1.2.4 既有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网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 第25-43页 |
2.1 研究范围与数据准备 | 第25-28页 |
2.1.1 省域路网 | 第25-26页 |
2.1.2 局部路网 | 第26-28页 |
2.2 省域路网入口流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8-31页 |
2.2.1 入口流量时间分布特征 | 第28-29页 |
2.2.2 入口流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2.3 局部路网交通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2.3.1 路网布局特征 | 第31页 |
2.3.2 路网服务水平与断面流量特征 | 第31-33页 |
2.4 沪宁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 第33-37页 |
2.4.1 交通量时间分布 | 第33-34页 |
2.4.2 交通量空间分布 | 第34-35页 |
2.4.3 事故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2.5 高速公路行程时间可靠性分析 | 第37-41页 |
2.5.1 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标 | 第37-38页 |
2.5.2 行程时间可靠性时变特征 | 第38-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判别与趋势预测 | 第43-63页 |
3.1 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指标体系确立 | 第43-46页 |
3.1.1 交通运行状态判别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3.1.2 指标选取 | 第44-45页 |
3.1.3 指标体系建立 | 第45-46页 |
3.2 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划分 | 第46-53页 |
3.2.1 交通运行状态划分原则 | 第46页 |
3.2.2 基本图与三相交通流理论 | 第46-48页 |
3.2.3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划分 | 第48-50页 |
3.2.4 基于FCM的高速公路运行状态聚类分析 | 第50-53页 |
3.3 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指数模型构建 | 第53-55页 |
3.3.1 高速公路路段交通运行状态指数模型 | 第53-54页 |
3.3.2 高速公路道路交通运行状态指数模型 | 第54-55页 |
3.3.3 高速公路网交通运行状态指数模型 | 第55页 |
3.4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交通运行状态趋势预测方法 | 第55-61页 |
3.4.1 高速公路路段宏观交通流模型 | 第55-56页 |
3.4.2 卡尔曼滤波短时交通预测方法 | 第56-58页 |
3.4.3 交通运行状态趋势预测应用 | 第58-61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61-63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网交通诱导分流启动条件判别 | 第63-73页 |
4.1 高速公路网交通诱导分流实施条件与原则 | 第63-65页 |
4.1.1 诱导分流实施条件 | 第63-64页 |
4.1.2 诱导分流原则 | 第64-65页 |
4.2 高速公路网交通诱导分流适用性分析 | 第65-71页 |
4.2.1 高速公路网拥堵扩散特性 | 第65-66页 |
4.2.2 高速公路网诱导分流的路段适用性分析 | 第66-70页 |
4.2.3 高速公路网诱导分流的路网适用性分析 | 第70-71页 |
4.3 高速公路网交通诱导分流启动条件判别模型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高速公路网交通诱导分流区域确定与节点选取方法 | 第73-91页 |
5.1 路网动态交通分配 | 第73-77页 |
5.1.1 动态交通分配模型选取 | 第73-74页 |
5.1.2 算法及实现 | 第74-77页 |
5.2 交通诱导分流区域确定方法 | 第77-82页 |
5.2.1 高速公路网拥堵影响范围划分 | 第77-79页 |
5.2.2 诱导分流区域初选与优化 | 第79-80页 |
5.2.3 诱导分流区域确定 | 第80-82页 |
5.3 诱导分流路径选取 | 第82-84页 |
5.3.1 交通诱导需求分析 | 第82-83页 |
5.3.2 分流路径选取 | 第83-84页 |
5.4 诱导分流节点优选方法 | 第84-89页 |
5.4.1 分流节点选取原则 | 第84页 |
5.4.2 诱导分流点分级 | 第84-85页 |
5.4.3 分流节点优选方法 | 第85-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高速公路网交通诱导分流策略 | 第91-101页 |
6.1 诱导信息发布策略 | 第91-95页 |
6.1.1 诱导信息发布原则 | 第91-92页 |
6.1.2 诱导信息发布要求 | 第92-93页 |
6.1.3 诱导信息发布方式 | 第93-95页 |
6.2 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货车错峰诱导分流策略 | 第95-98页 |
6.2.1 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货车错峰诱导分流时间选择 | 第95-97页 |
6.2.2 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货车错峰诱导分流原则 | 第97页 |
6.2.3 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货车错峰诱导分流实施措施 | 第97-98页 |
6.3 诱导分流实施策略 | 第98-10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案例分析 | 第101-119页 |
7.1 路网环境与情景假设 | 第101-103页 |
7.1.1 路网环境 | 第101-102页 |
7.1.2 情景假设 | 第102-103页 |
7.2 仿真模型构建 | 第103-107页 |
7.2.1 模型应用需求 | 第103页 |
7.2.2 路网模型搭建 | 第103-105页 |
7.2.3 数据准备与参数标定 | 第105-106页 |
7.2.4 交通事件与管控设置 | 第106页 |
7.2.5 参数校验 | 第106-107页 |
7.3 诱导分流启动条件判别 | 第107-110页 |
7.3.1 交通运行状态指数计算 | 第107-108页 |
7.3.2 拥堵持续时间和排队长度预测 | 第108-109页 |
7.3.3 诱导分流启动条件判别 | 第109-110页 |
7.4 诱导分流区域确定与节点优选 | 第110-113页 |
7.4.1 诱导分流区域初选 | 第110-111页 |
7.4.2 诱导分流区域优化 | 第111-112页 |
7.4.3 分流节点优选 | 第112-113页 |
7.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13-118页 |
7.5.1 诱导节点优选下的诱导分流仿真 | 第113-114页 |
7.5.2 事发路段交通运行状态分析 | 第114-116页 |
7.5.3 诱导分流区域路网交通状态分析 | 第116-118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8.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9-120页 |
8.2 论文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1页 |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