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复习课学生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第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1.5.2 问卷研究法第15页
        1.5.3 实验研究法第15-16页
2 高中地理复习课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理论概述第16-20页
    2.1 复习课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理论依据第16-18页
        2.1.1 新建构主义理论第16页
        2.1.2 联结主义理论第16页
        2.1.3 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的系统论第16-18页
            2.1.3.1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第17页
            2.1.3.2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第17-18页
            2.1.3.3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渗透第18页
    2.2 复习课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原则第18-20页
        2.2.1 素养本位原则第18页
        2.2.2 适度性原则第18-19页
        2.2.3 综合性原则第19-20页
3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构成要素第20-23页
    3.1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特性第20页
    3.2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维度第20-21页
    3.3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评定标准第21-23页
4 复习课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策略第23-34页
    4.1 从“学情”入手,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第23页
    4.2 从“情境”入手,创设课堂思维活动氛围第23-24页
    4.3 从“过程”入手,构建综合思维教学策略第24-29页
        4.3.1 基于整体性视角构建要素综合思维第24-27页
        4.3.2 基于整体性视角构建时空综合思维第27页
        4.3.3 基于整体性视角构建区域综合思维第27-29页
    4.4 从“思维导图”入手,增强综合思维能力第29-32页
        4.4.1 构建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知识体系模型第29-30页
        4.4.2 构建综合思维素养培养认知模型第30-31页
        4.4.3 构建综合思维素养培养问题解决模型第31-32页
    4.5 从“评价”入手,关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第32-34页
        4.5.1 以思维成长记录卡进行评价第32页
        4.5.2 围绕过程性综合思维结构进行评价第32-34页
5 复习课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实验研究第34-44页
    5.1 实验目的第34页
    5.2 实验对象第34页
    5.3 实施过程第34页
    5.4 实验工具第34-36页
        5.4.1 调查问卷的编制第34-35页
        5.4.2 问卷量表效度与信度分析第35-36页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5.5.1 前测数据统计第36-37页
        5.5.2 后测数据统计第37-39页
    5.6 课堂实录结果与反思第39-44页
        5.6.1 课堂实录第39-43页
        5.6.2 教学反思第43-4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6.1 结论第44页
    6.2 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一第48-50页
附录二第50-54页
附录三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TEXT隔离电路研究及设备标准化设计
下一篇:斑马鱼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在评价青钱柳功效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