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课学生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1.5.2 问卷研究法 | 第15页 |
1.5.3 实验研究法 | 第15-16页 |
2 高中地理复习课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2.1 复习课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2.1.1 新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页 |
2.1.2 联结主义理论 | 第16页 |
2.1.3 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的系统论 | 第16-18页 |
2.1.3.1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 第17页 |
2.1.3.2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 | 第17-18页 |
2.1.3.3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渗透 | 第18页 |
2.2 复习课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原则 | 第18-20页 |
2.2.1 素养本位原则 | 第18页 |
2.2.2 适度性原则 | 第18-19页 |
2.2.3 综合性原则 | 第19-20页 |
3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构成要素 | 第20-23页 |
3.1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特性 | 第20页 |
3.2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维度 | 第20-21页 |
3.3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评定标准 | 第21-23页 |
4 复习课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策略 | 第23-34页 |
4.1 从“学情”入手,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 第23页 |
4.2 从“情境”入手,创设课堂思维活动氛围 | 第23-24页 |
4.3 从“过程”入手,构建综合思维教学策略 | 第24-29页 |
4.3.1 基于整体性视角构建要素综合思维 | 第24-27页 |
4.3.2 基于整体性视角构建时空综合思维 | 第27页 |
4.3.3 基于整体性视角构建区域综合思维 | 第27-29页 |
4.4 从“思维导图”入手,增强综合思维能力 | 第29-32页 |
4.4.1 构建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知识体系模型 | 第29-30页 |
4.4.2 构建综合思维素养培养认知模型 | 第30-31页 |
4.4.3 构建综合思维素养培养问题解决模型 | 第31-32页 |
4.5 从“评价”入手,关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 第32-34页 |
4.5.1 以思维成长记录卡进行评价 | 第32页 |
4.5.2 围绕过程性综合思维结构进行评价 | 第32-34页 |
5 复习课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实验研究 | 第34-44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5.2 实验对象 | 第34页 |
5.3 实施过程 | 第34页 |
5.4 实验工具 | 第34-36页 |
5.4.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4-35页 |
5.4.2 问卷量表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35-36页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5.5.1 前测数据统计 | 第36-37页 |
5.5.2 后测数据统计 | 第37-39页 |
5.6 课堂实录结果与反思 | 第39-44页 |
5.6.1 课堂实录 | 第39-43页 |
5.6.2 教学反思 | 第43-4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结论 | 第44页 |
6.2 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一 | 第48-50页 |
附录二 | 第50-54页 |
附录三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