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20-30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0-24页 |
2.1.1 整体上市 | 第20页 |
2.1.2 整体上市模式 | 第20-22页 |
2.1.3 公司治理 | 第22-23页 |
2.1.4 企业绩效衡量方法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4-25页 |
2.2.2 规模效应理论 | 第25-27页 |
2.2.3 企业边界理论 | 第27-28页 |
2.2.4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整体上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30-34页 |
3.1 整体上市通过减少关联交易影响企业绩效 | 第30页 |
3.2 整体上市通过降低同业竞争影响企业绩效 | 第30-31页 |
3.3 整体上市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影响企业绩效 | 第31-32页 |
3.4 整体上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趋势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绿地集团整体上市案例评析 | 第34-58页 |
4.1 合并双方的基本情况 | 第34-37页 |
4.1.1 绿地集团简介 | 第34-36页 |
4.1.2 金丰投资简介 | 第36-37页 |
4.2 整体上市的目的 | 第37-39页 |
4.2.1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需要 | 第37页 |
4.2.2 绿地集团规模发展的需要 | 第37-38页 |
4.2.3 金丰投资转型发展的需要 | 第38页 |
4.2.4 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 | 第38-39页 |
4.3 整体上市的方案 | 第39-40页 |
4.3.1 资产置换 | 第39页 |
4.3.2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第39-40页 |
4.4 绿地集团整体上市在公司治理上的积极实践 | 第40-44页 |
4.4.1 引入机构投资者 | 第40页 |
4.4.2 解决员工持股问题 | 第40-41页 |
4.4.3 国有股从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 | 第41-42页 |
4.4.4 公司治理绩效分析 | 第42-44页 |
4.5 绿地集团整体上市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第44-49页 |
4.5.1 方法选择和数据分析 | 第44-48页 |
4.5.2 分析结论 | 第48-49页 |
4.6 绿地集团整体上市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第49-57页 |
4.6.1 成长性 | 第50-51页 |
4.6.2 盈利能力 | 第51-52页 |
4.6.3 偿债能力 | 第52-54页 |
4.6.4 营运能力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58-60页 |
5.2.1 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整体上市方式 | 第58-59页 |
5.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整体上市绩效优化 | 第59页 |
5.2.3 注重整体上市后的资源整合 | 第59-60页 |
5.2.4 投资者应审慎投资 | 第60页 |
5.2.5 监管层应当控制整体上市质量 | 第60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