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高阻尼混凝土暗支撑剪力墙抗震试验与理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高阻尼混凝土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改善剪力墙性能的研究第16-23页
        1.3.1 改善单肢剪力墙性能的研究第16-19页
        1.3.2 改善联肢剪力墙性能的研究第19-23页
    1.4 高阻尼混凝土暗支撑剪力墙结构第23-25页
        1.4.1 高阻尼混凝土暗支撑单肢剪力墙第23-24页
        1.4.2 高阻尼混凝土混合暗支撑联肢剪力墙第24页
        1.4.3 高阻尼混凝土暗支撑剪力墙结构的优点第24-25页
    1.5 暗支撑剪力墙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现状第25-28页
        1.5.1 暗支撑剪力墙抗震试验研究概述第25-26页
        1.5.2 暗支撑剪力墙计算方法研究概述第26-27页
        1.5.3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研究现状第27-28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2章 结构阻尼识别及基本理论第29-41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模态参数时域识别方法第29-32页
        2.2.1 随机减量法第29-30页
        2.2.2 NExT法第30页
        2.2.3 ITD法第30页
        2.2.4 复指数法第30-32页
    2.3 基于EMD分解的改进NExT法第32-35页
        2.3.1 传统的NExT方法原理第32-33页
        2.3.2 改进的NExT方法第33页
        2.3.3 经验模态分解第33-34页
        2.3.4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改进的NExT方法步骤第34-35页
    2.4 改进NExT方法的数值算例第35-38页
    2.5 改进NExT方法的工程算例第38-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高阻尼混凝土的制备及构件阻尼性能研究第41-60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高阻尼混凝土的制备第41-50页
        3.2.1 原材料选择第41-43页
        3.2.2 试件的设计及测试方法第43-44页
        3.2.3 聚合物混凝土试配第44-48页
        3.2.4 试验结果的分析第48-50页
    3.3 构件阻尼性能研究第50-59页
        3.3.1 试件设计及测试方法第50-51页
        3.3.2 试验结果第51-55页
        3.3.3 悬臂梁阻尼比三折线模型第55-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高阻尼混凝土单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60-96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试验概况第60-65页
        4.2.1 模型设计及制作第60-63页
        4.2.2 材料性能第63-65页
    4.3 加载方案及测试内容第65-67页
        4.3.1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第65页
        4.3.2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第65-67页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7-95页
        4.4.1 屈服荷载的确定第67-68页
        4.4.2 承载力实测值及分析第68-69页
        4.4.3 剪力墙顶点位移实测值及延性分析第69-70页
        4.4.4 刚度实测值及分析第70-71页
        4.4.5 滞回特性分析第71-74页
        4.4.6 骨架曲线分析第74页
        4.4.7 耗能能力及经济性分析第74-76页
        4.4.8 阻尼性能分析第76-77页
        4.4.9 破坏形态及分析第77-90页
        4.4.10 钢筋应变分析第90-95页
    4.5 小结第95-96页
第5章 高阻尼混凝土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96-113页
    5.1 引言第96-97页
    5.2 试验概况第97-99页
        5.2.1 模型设计第97-98页
        5.2.2 材料性能第98-99页
    5.3 加载方案及测试内容第99-101页
        5.3.1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第99-100页
        5.3.2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第100-101页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01-112页
        5.4.1 屈服荷载的确定第101页
        5.4.2 承载力及延性分析第101-103页
        5.4.3 滞回特性分析第103页
        5.4.4 骨架曲线比较第103-104页
        5.4.5 刚度退化过程分析第104-105页
        5.4.6 耗能能力及经济性分析第105-106页
        5.4.7 破坏形态及分析第106-109页
        5.4.8 钢筋应变分析第109-112页
    5.5 小结第112-113页
第6章 剪力墙力学模型及计算分析第113-155页
    6.1 引言第113页
    6.2 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第113-130页
        6.2.1 剪力墙弹性刚度计算模型第113-116页
        6.2.2 承载力计算分析第116-125页
        6.2.3 剪力墙恢复力曲线的试验拟合第125-130页
    6.3 剪力墙有限元分析第130-141页
        6.3.1 有限元模型第130-133页
        6.3.2 剪力墙受力性能数值模拟第133-137页
        6.3.3 参数分析第137-141页
    6.4 剪力墙宏观单元模型分析第141-149页
        6.4.1 几种常用宏观单元模型第141-145页
        6.4.2 带暗支撑剪力墙宏观单元模型第145-149页
    6.5 剪力墙基于位移延性设计方法第149-154页
        6.5.1 截面曲率延性比与位移延性比的计算第149-150页
        6.5.2 剪力墙受压区高度的计算第150页
        6.5.3 剪力墙边缘构件约束区长度的计算第150-151页
        6.5.4 边缘构件约束区配箍特征值的计算第151-152页
        6.5.5 计算验证第152-154页
    6.6 小结第154-155页
结论与展望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67页
博士期间所获得专利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
下一篇:基于波动理论改进标准贯入试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