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5页 |
abstract | 第15-20页 |
1 绪论 | 第21-4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21-2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21-2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22-2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3-41页 |
1.2.1 乡村振兴战略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 | 第24-27页 |
1.2.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研究 | 第27-32页 |
1.2.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的研究 | 第32-39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39-4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41-4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44-45页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44页 |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44页 |
1.4.3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44-45页 |
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 | 第45-5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45-47页 |
2.1.1 乡村振兴战略 | 第45-46页 |
2.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 第46-47页 |
2.1.3 财政政策 | 第47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47-51页 |
2.2.1 农村发展理论 | 第47-48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48-49页 |
2.2.3 公共服务理论 | 第49-50页 |
2.2.4 公共财政理论 | 第50-51页 |
2.3 财政政策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作用机理 | 第51-53页 |
2.3.1 财政政策的供需机制分析 | 第51-52页 |
2.3.2 需求主体的财政政策反馈机制分析 | 第52-53页 |
2.4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其财政政策的新要求 | 第53-57页 |
2.4.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 | 第53-55页 |
2.4.2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政策的新要求 | 第55-57页 |
3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政策现状分析 | 第57-81页 |
3.1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57-61页 |
3.1.1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效 | 第57-59页 |
3.1.2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9-61页 |
3.2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61-65页 |
3.2.1 起始阶段(1949-1978年) | 第62-63页 |
3.2.2 探索阶段(1979-1997年) | 第63-64页 |
3.2.3 深化阶段(1998-至今) | 第64-65页 |
3.3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65-72页 |
3.3.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财政政策 | 第69页 |
3.3.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供给与改革工程财政政策 | 第69-71页 |
3.3.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特色传承与保护项目财政政策 | 第71-72页 |
3.4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的主要问题 | 第72-81页 |
3.4.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 第72-74页 |
3.4.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 第74-76页 |
3.4.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 第76-77页 |
3.4.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 第77-78页 |
3.4.5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政策与需求不匹配 | 第78-80页 |
3.4.6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 | 第80-81页 |
4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81-89页 |
4.1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方法 | 第81-83页 |
4.1.1 评价方法概述 | 第81-83页 |
4.1.2 评价方法选择 | 第83页 |
4.2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绩效的评价过程 | 第83-85页 |
4.2.1 超效率DEA模型 | 第83-84页 |
4.2.2 指标设置和数据来源 | 第84-85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85-88页 |
4.3.1 财政政策绩效时序变动情况分析 | 第86页 |
4.3.2 财政政策绩效时空变动情况分析 | 第86-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5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需求优先序的实证分析 | 第89-110页 |
5.1 需求优先序分析的运用及方法 | 第89页 |
5.2 问卷基本内容及样本分析 | 第89-94页 |
5.2.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第89-93页 |
5.2.2 需求优先序的调查内容 | 第93页 |
5.2.3 需求优先序的具体分析方法 | 第93-94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94-108页 |
5.3.1 全样本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政策需求优先序分析 | 第94-97页 |
5.3.2 基于受访者居住地的异质性分析 | 第97-103页 |
5.3.3 基于受访者年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异质性分析 | 第103-10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6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满意度评价——基于执行协商的视角 | 第110-125页 |
6.1 理论模型构建 | 第110-111页 |
6.2 数据来源、计量模型与指标选取 | 第111-115页 |
6.2.1 数据来源 | 第111-112页 |
6.2.2 计量模型 | 第112-114页 |
6.2.3 指标选取 | 第114-115页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5-123页 |
6.3.1 基本回归结果 | 第115-119页 |
6.3.2 内生性问题的讨论 | 第119-122页 |
6.3.3 稳健性检验 | 第122-12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7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的优化建议 | 第125-141页 |
7.1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 第125-128页 |
7.1.1 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的稳健增长 | 第125-126页 |
7.1.2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 | 第126-127页 |
7.1.3 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可持续性 | 第127-128页 |
7.2 调整和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支出结构 | 第128-130页 |
7.2.1 调整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城乡结构 | 第128页 |
7.2.2 调整和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区域结构 | 第128-129页 |
7.2.3 调整和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项目结构 | 第129-130页 |
7.3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 第130-132页 |
7.3.1 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力度 | 第130页 |
7.3.2 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 第130-131页 |
7.3.3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 | 第131-132页 |
7.4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绩效 | 第132-134页 |
7.4.1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 | 第132页 |
7.4.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财政资金使用的配置效率 | 第132-134页 |
7.4.3 规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资金管理 | 第134页 |
7.5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供给决策体系 | 第134-136页 |
7.5.1 实现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的协同效应 | 第134-135页 |
7.5.2 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供给质量 | 第135-136页 |
7.5.3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主体反馈机制 | 第136页 |
7.6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税收优惠政策 | 第136-138页 |
7.6.1 制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税收优惠政策 | 第137页 |
7.6.2 扩大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 第137页 |
7.6.3 提高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 第137-138页 |
7.7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配套措施 | 第138-141页 |
7.7.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138-139页 |
7.7.2 完善相关金融政策 | 第139页 |
7.7.3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建设 | 第139-141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5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41-144页 |
8.2 研究不足 | 第144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44-14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5-157页 |
附录 | 第157-161页 |
致谢词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