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战时期山西沦陷区农业经济--以满铁调查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中文摘要第15-18页
ABSTRACT第18-21页
绪论第22-46页
    一、选题价值第22-2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35页
    三、相关概念阐释第35-41页
    四、行文结构与研究内容第41-42页
    五、运用的资料与研究方法第42-46页
第一章 抗战前夕山西农业经济第46-58页
    第一节 农业生产相对稳定:阳曲县20村鸟瞰第46-52页
        一、耕地、农田生产力第46-47页
        二、人口第47-50页
        三、村民职业第50-52页
    第二节 普遍贫困:农民生活水平第52-55页
        一、农作物产量及价格情况第52-53页
        二、租税负担第53-54页
        三、农村副业第54-55页
    第三节 乡村建设:发展农民经济第55-58页
        一、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中有关发展农业的款项第55-57页
        二、采取的具体措施第57-58页
第二章 抗战时期平遥县南政村农业经济第58-73页
    第一节 以农为主:南政村的土地、作物和农民生存状态第58-62页
        一、土地第58页
        二、主要农作物第58-60页
        三、农户阶层第60-61页
        四、生活指数第61-62页
    第二节 入不敷出:南政村农民农业生产成本第62-70页
        一、租税费第63-64页
        二、畜力费第64-65页
        三、肥料费及诸材料费第65-66页
        四、农具费第66页
        五、灌溉费第66页
        六、劳动费第66-67页
        七、土地费第67-70页
    第三节 租佃与雇佣并存:南政村土地经营形态第70-72页
        一、租佃制第70-71页
        二、雇佣制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三章 抗战时期晋泉县黄陵村农业经济第73-96页
    第一节 晋泉县黄陵村自然环境与农业概况第73-81页
        一、地理区位与生态环境第73-74页
        二、农家户数及农业人口第74-76页
        三、耕地、农具、家畜第76-81页
    第二节 农业经营的多种方式第81-88页
        一、土地与劳动力第81-82页
        二、农业经营方式第82-88页
    第三节 农作物生产、贩卖与农家兼业第88-96页
        一、农作物商品化:生产与销售第88-91页
        二、不分伯仲:农家兼业第91-92页
        三、农民生活第92-96页
第四章 抗战时期临汾县高河店村农业经济第96-116页
    第一节 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高河店村第96-106页
        一、耕地第96-97页
        二、人口形态:高河店村的大家族第97-100页
        三、大家族与近代小家庭第100-101页
        四、分家析产:土地急剧碎化第101-102页
        五、同其他村庄的关系第102-103页
        六、地主土地所有制第103-106页
    第二节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小农经济下的必然选择第106-111页
        一、农业上的精耕细作第107-110页
        二、附着在农业上的家庭手工业第110-111页
    第三节 村庄中的市场与商品经济第111-114页
        一、小贩、集市、村落手工业第111-112页
        二、手工业转化为小商品生产第112-113页
        三、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纠结第113-114页
    小结第114-116页
第五章 抗战时期潞泽地区农业经济第116-133页
    第一节 以农为主:潞泽地区耕地、作物与农民生活第116-121页
        一、耕地第116-118页
        二、作物第118-120页
        三、农民生活第120-121页
    第二节 以副补农、半农半商:小农经济下的唯一选项第121-126页
        一、以副补农:以长治县第一区史家庄与晋城县峪南村、岗头村为例第122页
        二、特色副业第122-125页
        三、半农半商:潞安的粜贩子第125-126页
    第三节 落寞与凋弊:沦陷后的潞泽农村相第126-131页
        一、家畜第127-128页
        二、租税第128-130页
        三、铁制农具制造与输出第130页
        四、统制经济与农产物贸易第130-131页
    小结第131-133页
第六章 阳高县富贵村老爷庙农业经济第133-146页
    第一节 人口、耕地及农村惯行第133-137页
        一、人口第133页
        二、耕地第133-135页
        三、农村惯行:土地买卖、典押与借贷第135-137页
    第二节 农耕生产:作物耕种、农具、肥料第137-139页
        一、作物耕种第137-139页
        二、农具第139页
        三、肥料第139页
    第三节 雇佣与租佃第139-142页
        一、雇佣第140-141页
        二、租佃第141-142页
        三、租税第142页
    第四节 畜产:农业与副业的双重身份第142-146页
        一、沦陷前后的畜产第142-143页
        二、役畜与农耕生产第143-144页
        三、用畜与副业第144-146页
第七章 山西沦陷区鸦片种植与交易第146-153页
    第一节 鸦片种植与贩卖合法化第146-147页
    第二节 鸦片种植与贸易统制第147-152页
        一、华北禁烟总局、太原禁烟局的功能第147-150页
        二、鸦片统制流程第150-151页
        三、鸦片遗害无穷第151-152页
    小结第152-153页
结语第153-160页
    一、日本侵略加速山西农村经济破产第153-154页
    二、日伪统制经济加深沦陷区农民贫困第154-157页
    三、日本侵夺造成沦陷区农业资源枯竭第157-158页
    四、日伪鸦片政策导致农业生产畸形发展第158-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75页
    一、原始档案与资料汇编第160-164页
    二、报刊第164-166页
    三、地方志书第166-167页
    四、学术著作第167-173页
    五、学术论文第173-174页
    六、网络资源第174-1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5-176页
致谢第176-17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78-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回纥城址研究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