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充电设施发展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1.3 国内外充电站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国外充电站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国内充电站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37页 |
2.1 电动汽车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26页 |
2.1.1 电动汽车概念 | 第23-24页 |
2.1.2 电动汽车的种类及特点 | 第24-26页 |
2.1.3 电动汽车发展目标 | 第26页 |
2.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基本概念 | 第26-31页 |
2.2.1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 | 第26-28页 |
2.2.2 充电设施建设模式 | 第28-31页 |
2.3 充电站布局选址原则 | 第31-33页 |
2.3.1 满足用户充电需求 | 第31-32页 |
2.3.2 满足充电站建设要求 | 第32页 |
2.3.3 满足城市规划和路网规划要求 | 第32页 |
2.3.4 满足建设可行性原则 | 第32页 |
2.3.5 满足电网安全性原则 | 第32-33页 |
2.4 选址理论 | 第33-36页 |
2.4.1 离散型选址模型 | 第33-35页 |
2.4.2 连续型选址模型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及充电设施规模预测 | 第37-45页 |
3.1 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 第37-38页 |
3.2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 | 第38-42页 |
3.2.1 Bass模型基本概念 | 第38页 |
3.2.2 Bass模型数学公式 | 第38-40页 |
3.2.3 Bass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40-42页 |
3.3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 | 第42-43页 |
3.3.1 模型计算假设 | 第42页 |
3.3.2 常规充电方式充电需求预测 | 第42-43页 |
3.3.3 快速充电方式充电需求预测 | 第43页 |
3.3.4 电池更换方式充电需求预测 | 第43页 |
3.4 充电设施建设数量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模型算法 | 第45-55页 |
4.1 选址模型 | 第45-49页 |
4.1.1 电动汽车分布预测 | 第45页 |
4.1.2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的数学模型 | 第45-48页 |
4.1.3 约束条件 | 第48-49页 |
4.2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49-53页 |
4.2.1 粒子群优化算法介绍 | 第49-52页 |
4.2.2 惯性权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52-53页 |
4.3 结合粒子群算法和Voronoi图的选址流程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大连市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选址分析 | 第55-78页 |
5.1 大连市概况 | 第55-60页 |
5.1.1 大连市人口规模和地区生产总值 | 第55-56页 |
5.1.2 大连市中心城区概况 | 第56-58页 |
5.1.3 大连市电动汽车及充电站发展现状 | 第58-60页 |
5.2 电动汽车相关预测 | 第60-69页 |
5.2.1 传统汽车发展规模预测 | 第60-63页 |
5.2.2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 | 第63-67页 |
5.2.3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 | 第67-68页 |
5.2.4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量计算 | 第68-69页 |
5.3 动汽车充电站选址 | 第69-77页 |
5.3.1 选址参数设置 | 第70页 |
5.3.2 选址模型求解 | 第70-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