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氮氧化物的来源 | 第9-10页 |
1.1.1 氮氧化物的来源 | 第9页 |
1.1.2 氮氧化物的危害及生成途径 | 第9-10页 |
1.1.3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 第10页 |
1.2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 第10-12页 |
1.3 HC-SCR技术 | 第12页 |
1.4 氨(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NH_3-SCR) | 第12-15页 |
1.4.1 SCR催化剂的分类 | 第14页 |
1.4.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4页 |
1.4.3 分子筛催化剂 | 第14-15页 |
1.4.4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5页 |
1.5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5.1 金属有机骨架概述 | 第15-16页 |
1.5.2 金属有机材料的应用领域 | 第16-17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实验装置及表征方法 | 第19-24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9-20页 |
2.2 催化剂的NH_3-SCR活性测试 | 第20-22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2-24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2页 |
2.3.2 扫描电镜及表面元素组成 | 第22页 |
2.3.3 N_2等温吸附-脱附曲线 | 第22-23页 |
2.3.4 程序升温氧化 | 第23页 |
2.3.5 程序升温吸附 | 第23页 |
2.3.6 热重分析 | 第23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3页 |
2.3.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3-24页 |
3 Ni-MOF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的研究 | 第24-36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Ni-MOF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3.3 Ni-MOF催化剂合成及其条件的优化 | 第25-27页 |
3.3.1 溶剂及有机配体的选择 | 第25-26页 |
3.3.2 真空活化温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3.4 Ni-MOF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 第27-35页 |
3.4.1 XRD表征 | 第27-28页 |
3.4.2 FT-IR表征 | 第28-29页 |
3.4.3 微观形貌表征 | 第29-30页 |
3.4.4 TGA表征 | 第30页 |
3.4.5 N_2等温吸附-脱附表征 | 第30-32页 |
3.4.6 NH_3-TPD表征 | 第32-33页 |
3.4.7 H2-TPR表征 | 第33-34页 |
3.4.8 表面元素组成及价态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Cu+/Ni-MOF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的研究 | 第36-44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4.3 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4.4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 第38-42页 |
4.4.1 XRD | 第38页 |
4.4.2 TGA表征 | 第38-39页 |
4.4.3 IR表征 | 第39-40页 |
4.4.4 SEM表征 | 第40-41页 |
4.4.5 N_2等温吸附-脱附表征 | 第41页 |
4.4.6 EDX表征 | 第41-42页 |
4.4.7 XPS表征 | 第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4-46页 |
5.1 结论 | 第44-45页 |
5.2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