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考虑时间效应和应力路径影响的人工制备结构性土变形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土体结构性的研究发展与现状第11-14页
        1.2.2 土体时效变形特性研究第14-15页
        1.2.3 应力路径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人工制备结构性土方法的优化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原料土基本力学性质试验第18-21页
        2.2.1 各组分比重试验第19-20页
        2.2.2 土样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20-21页
    2.3 人工结构性土制备方法及优化第21-26页
        2.3.1 人工制备结构性土制备流程第21-22页
        2.3.2 不同胶结强度、孔隙比结构性土配比方案第22-23页
        2.3.3 结构性土制备方法的优化过程第23-26页
    2.4 人工制备结构性土可行性研究第26-28页
        2.4.1 人工制备土与天然结构土力学性质对比第26页
        2.4.2 SEM扫描电镜试验第26-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人工制备结构性土基本力学性质试验研究第30-44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人工制备结构性土一维固结压缩试验第30-33页
        3.2.1 试验仪器及操作步骤第30-31页
        3.2.2 试验方案及数据处理第31页
        3.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1-33页
    3.3 人工制备结构性土三轴不排水压缩试验第33-42页
        3.3.1 试验设备第33-34页
        3.3.2 试验操作步骤第34-35页
        3.3.3 孔隙比对结构性土变形特性的影响第35-39页
        3.3.4 胶结强度对结构性土变形特性的影响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人工制备结构性土时效特性试验研究第44-56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第44-49页
        4.2.1 试验方案第44页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4-49页
    4.3 人工制备结构性土三轴率敏性试验第49-54页
        4.3.1 试验方案第49-50页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0-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复杂应力路径下结构性土变形特性分析第56-66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应力路径试验设计第56-57页
    5.3 试验设备及操作步骤第57-58页
        5.3.1 试验设备第57页
        5.3.2 操作步骤第57-58页
    5.4 试验方案第58-59页
    5.5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9-65页
        5.5.1 不同应力路径下应力-应变关系第59-61页
        5.5.2 不同应力路径下孔压-应变关系第61-64页
        5.5.3 有效应力路径与总应力路径第64-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结构性土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及有限元分析第66-76页
    6.1 引言第66页
    6.2 结构性土弹黏塑性本构理论第66-69页
        6.2.1 过应力理论基本概念第66-67页
        6.2.2 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动屈服准则函数第67-69页
    6.3 模型验证及参数表征第69-70页
    6.4 基坑开挖数值模拟第70-75页
        6.4.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70-72页
        6.4.2 有限元模型参数第72-73页
        6.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3-75页
    6.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7.1 主要结论第76-77页
    7.2 论文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砼框架—核心筒体系施工期间竖向变形与补偿研究
下一篇:建构视角下功能置换型徽州传统民居更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