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高层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 第9-11页 |
1.2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 框架-核心筒结构竖向变形及补偿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混凝土弹性变形与徐变收缩基本理论 | 第16-23页 |
2.1 混凝土弹性变形 | 第16-18页 |
2.1.1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 第16页 |
2.1.2 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2.1.3 泊松比 | 第17-18页 |
2.2 混凝土的徐变 | 第18-20页 |
2.2.1 混凝土徐变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混凝土产生徐变的机理 | 第18页 |
2.2.3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2.2.4 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特点 | 第19页 |
2.2.5 混凝土徐变的计算模型 | 第19-20页 |
2.3 混凝土的收缩 | 第20-23页 |
2.3.1 混凝土收缩的定义 | 第20页 |
2.3.2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3.3 混凝土收缩的计算公式 | 第21-23页 |
第3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模拟的理论与方法 | 第23-33页 |
3.1 一次性加载法 | 第23-27页 |
3.1.1 一次性加载法的含义 | 第23-24页 |
3.1.2 次性加载法的计算理论 | 第24页 |
3.1.3 一次性加载法的变形计算 | 第24-27页 |
3.2 近似模拟施工加载法 | 第27-28页 |
3.2.1 近似加载法原理及计算 | 第27-28页 |
3.3 模拟施工加载法 | 第28-33页 |
3.3.1 有限元软件SAP2000及建筑结构设计软件YJK简介 | 第28-30页 |
3.3.2 模拟施工加载计算理论 | 第30-31页 |
3.3.3 模拟施工加载的变形计算 | 第31-33页 |
第4章 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施工期间竖向变形计算与分析 | 第33-54页 |
4.1 工程概况与模型简介 | 第33-43页 |
4.1.1 工程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4.1.2 模型参数设置 | 第35-42页 |
4.1.3 计算工况设定 | 第42-43页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54页 |
4.2.1 核心筒竖向变形分析 | 第43-45页 |
4.2.2 框架柱(KZ4)竖向变形分析 | 第45-48页 |
4.2.3 竖向构件竖向变形差分析 | 第48-51页 |
4.2.4 竖向构件竖向变形补偿 | 第51-54页 |
第5章 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差的控制措施 | 第54-58页 |
5.1 材料性能及选用 | 第54-55页 |
5.2 设计措施 | 第55-57页 |
5.3 施工措施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的参与项目及学术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