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内容提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2-26页
    一、选题目的和依据第12-14页
        (一)选题目的第12-13页
        (二)选题依据第13-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4-21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4-19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三)现有研究成果评析第20-21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1-23页
        (一)思路和框架第21-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3页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23-24页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第23-24页
        (二)创新之处第24页
    五、基本概念界定第24-26页
        (一)本质与本质特征第24-25页
        (二)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25-26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第26-43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构想第26-30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的描述第26-27页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后的阐述第27-29页
        三、马克思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论第29-30页
    第二节 、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第30-35页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第31页
        二、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第31-34页
        三、斯大林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第34-35页
    第三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探索第35-43页
        一、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第35-37页
        二、毛泽东探索中的失误第37-40页
        三、初步的认识成果第40-43页
第二章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第43-65页
    第一节 邓小平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第43-50页
        一、反思“文革”: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第43-46页
        二、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第46-48页
        三、时代条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第48-50页
    第二节 邓小平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第50-56页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第50-52页
        二、对姓“资”姓“社”质疑的回应第52-55页
        三、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引起的反思第55-56页
    第三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第56-60页
        一、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56-58页
        二、价值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58-59页
        三、对计划经济认识的革命性变革第59-60页
    第四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第60-65页
        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第61-63页
        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63-65页
第三章 十四大后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第65-80页
    第一节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第65-74页
        一、世纪之交的新变化要求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第65-68页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第68-71页
        三、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的重要意义第71-72页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第72-74页
    第二节 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第74-80页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74-76页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第76-77页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第77-80页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第80-107页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第80-91页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80-82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创的第82-84页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第84-91页
    第二节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91-98页
        一、法治的内涵和核心理念第92-94页
        二、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发展轨迹第94-96页
        三、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6-98页
    第三节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98-102页
        一、共享共富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第99页
        二、共享发展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第99-100页
        三、当前共享发展的困境与解决途径第100-102页
    第四节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第102-107页
        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第102-103页
        二、坚守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第103-104页
        三、当前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路径第104-107页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取得的理论成果第107-136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107-113页
        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用生产力的发展来衡量第107-109页
        二、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第109-111页
        三、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第111-113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第113-118页
        一、社会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事业第113-114页
        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第114-116页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116-118页
    第三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第118-122页
        一、推动构建体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第118-119页
        二、围绕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119-120页
        三、在落实共享理念中解决好公平正义问题第120-122页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文明第122-128页
        一、创造性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第122-124页
        二、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124-126页
        三、倡导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共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26-128页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第128-136页
        一、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第128-130页
        二、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根本保证第130-133页
        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第133-136页
结束语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永远在路上第136-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后记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艾思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贡献
下一篇: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