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9-20页 |
1 绪论 | 第20-55页 |
1.1 抑郁症研究现状 | 第20-34页 |
1.1.1 抑郁症的定义及类型 | 第20-21页 |
1.1.2 抑郁症的危害 | 第21-22页 |
1.1.3 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 第22-29页 |
1.1.4 抑郁症实验研究模型 | 第29-34页 |
1.2 抗抑郁药物发展概述 | 第34-41页 |
1.2.1 抗抑郁化学合成药物 | 第34-36页 |
1.2.2 抗抑郁药用植物 | 第36-41页 |
1.3 金花茶研究进展 | 第41-53页 |
1.3.1 金花茶种类及分布 | 第41-43页 |
1.3.2 金花茶植物化学成分 | 第43-50页 |
1.3.3 金花茶现代药理学功能 | 第50-53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53-55页 |
2 金花茶叶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活性物质的分析和鉴定 | 第55-78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5-5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56-57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2.1.4 溶液配制 | 第5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8-63页 |
2.2.1 金花茶叶不同粉末的制备 | 第58-59页 |
2.2.2 颗粒粒径分析 | 第59页 |
2.2.3 颗粒形态观察 | 第59页 |
2.2.4 金花茶叶水提取物制备 | 第59-60页 |
2.2.5 黄酮成分含量测定 | 第60页 |
2.2.6 多酚成分含量测定 | 第60页 |
2.2.7 皂苷成分含量测定 | 第60-61页 |
2.2.8 多糖成分含量测定 | 第61页 |
2.2.9 儿茶素含量测定 | 第61-62页 |
2.2.10 金花茶提取物对分化型PC12细胞的毒性检测 | 第62页 |
2.2.11 金花茶提取物对分化型PC12细胞受损的保护作用检测 | 第62页 |
2.2.12 液质联用鉴定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活性成分 | 第62-63页 |
2.2.1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槲皮素、芦丁和咖啡因含量 | 第63页 |
2.2.14 统计学分析 | 第6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63-75页 |
2.3.1 不同处理方法制备的金花茶粉末的颗粒粒径分布 | 第63-65页 |
2.3.2 不同处理方法制备的金花茶粉末的颗粒形态分析 | 第65-66页 |
2.3.3 不同粒径金花茶粉末的水提取得率 | 第66页 |
2.3.4 金花茶提取物大类活性成分分析 | 第66-67页 |
2.3.5 金花茶提取物对分化型PC12细胞毒性的影响 | 第67-68页 |
2.3.6 金花茶提取物对分化型PC12细胞受损的保护作用分析 | 第68-70页 |
2.3.7 金花茶提取物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活性成分鉴定 | 第70-72页 |
2.3.8 金花茶提取物槲皮素、芦丁和咖啡因的含量分析 | 第72-75页 |
2.4 讨论 | 第75-7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3 金花茶提取物对抑郁模型动物的行为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78-106页 |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79-8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79-80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80页 |
3.1.4 溶液配制 | 第80-8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81-88页 |
3.2.1 金花茶提取物制备 | 第81页 |
3.2.2 动物分组及药物施用 | 第81-82页 |
3.2.3 小鼠明暗箱实验 | 第82-83页 |
3.2.4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 第83页 |
3.2.5 行为绝望模型 | 第83-84页 |
3.2.6 小鼠旷场实验 | 第84-85页 |
3.2.7 药物互作抑郁模型 | 第85页 |
3.2.8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模型 | 第85-87页 |
3.2.9 HE染色观察大鼠脑部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87页 |
3.2.10 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部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 | 第87-88页 |
3.2.11 统计学分析 | 第8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88-102页 |
3.3.1 金花茶提取物对明暗箱实验小鼠行为指标的影响 | 第88-89页 |
3.3.2 金花茶提取物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小鼠行为指标的影响 | 第89-90页 |
3.3.3 金花茶提取物对行为绝望实验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 | 第90-92页 |
3.3.4 金花茶提取物对小鼠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 第92-93页 |
3.3.5 金花茶提取物对小鼠自主活动能力的影响 | 第93-94页 |
3.3.6 金花茶提取物对5-HTP诱导小鼠甩头次数的影响 | 第94页 |
3.3.7 金花茶提取物对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 第94-95页 |
3.3.8 金花茶提取物对CUMS实验大鼠行为指标的影响 | 第95-97页 |
3.3.9 金花茶提取物对CUMS实验大鼠HPA轴系统的影响 | 第97-98页 |
3.3.10 金花茶提取物对CUMS实验大鼠氧化水平的影响 | 第98-99页 |
3.3.11 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切片分析 | 第99-100页 |
3.3.12 大鼠海马组织BDNF的蛋白表达 | 第100-102页 |
3.4 讨论 | 第102-10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4 金花茶提取物对皮质酮毒性损伤分化型PC12细胞的影响 | 第106-139页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07-10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107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107-108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108-10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109-117页 |
4.2.1 金花茶提取物制备 | 第109页 |
4.2.2 PC12细胞诱导神经分化 | 第109页 |
4.2.3 分化型PC12细胞生长曲线测定 | 第109-110页 |
4.2.4 皮质酮浓度筛选 | 第110页 |
4.2.5 MTT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110页 |
4.2.6 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测定 | 第110-111页 |
4.2.7 细胞凋亡检测 | 第111-113页 |
4.2.8 线粒体凋亡通路检测 | 第113-115页 |
4.2.9 PKA-CREB-BDNF信号通路检测 | 第115-117页 |
4.2.10 统计学分析 | 第11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117-134页 |
4.3.1 神经生长因子对PC12细胞的诱导分化 | 第117-118页 |
4.3.2 分化型PC12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118-119页 |
4.3.3 皮质酮对分化型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119页 |
4.3.4 金花茶提取物对受损的分化型PC12细胞存活率影响 | 第119-120页 |
4.3.5 金花茶提取物对分化型PC12细胞LDH释放率影响 | 第120-121页 |
4.3.6 金花茶提取物对损伤的分化型PC12细胞形态影响 | 第121-122页 |
4.3.7 金花茶提取物对分化型PC12细胞DNA片段化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4.3.8 Hoechst 33342染色分析分化型PC12细胞凋亡 | 第123-124页 |
4.3.9 PI染色分析分化型PC12细胞凋亡 | 第124-125页 |
4.3.10 分化型PC12细胞的凋亡发生率 | 第125-126页 |
4.3.11 分化型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第126-128页 |
4.3.12 分化型PC12细胞的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 | 第128页 |
4.3.13 分化型PC12细胞内Ca~(2+)浓度 | 第128-129页 |
4.3.14 分化型PC12细胞内活性氧水平 | 第129-130页 |
4.3.15 分化型PC12细胞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 | 第130-131页 |
4.3.16 分化型PC12细胞蛋白激酶A水平 | 第131-132页 |
4.3.17 分化型PC12细胞磷酸化CREB的蛋白表达量 | 第132-133页 |
4.3.18 分化型PC12细胞内BDNF mRNA水平 | 第133-134页 |
4.4 讨论 | 第134-13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5 金花茶提取物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 | 第139-156页 |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40-141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140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140-141页 |
5.1.3 实验仪器 | 第14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141-145页 |
5.2.1 金花茶提取物制备 | 第141页 |
5.2.2 动物分组及药物施用 | 第141-142页 |
5.2.3 半数致死量测定 | 第142页 |
5.2.4 急性毒性实验 | 第142-144页 |
5.2.5 亚慢性毒性实验 | 第144-145页 |
5.2.6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 | 第145页 |
5.2.7 统计学分析 | 第145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145-152页 |
5.3.1 金花茶提取物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 第145-146页 |
5.3.2 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病理指标变化结果分析 | 第146-147页 |
5.3.3 急性毒性实验小鼠脏器病理切片结果分析 | 第147-148页 |
5.3.4 亚慢性毒性实验小鼠病理指标变化结果分析 | 第148-150页 |
5.3.5 亚慢性毒性实验小鼠脏器病理切片结果分析 | 第150-151页 |
5.3.6 亚慢性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 | 第151-152页 |
5.4 讨论 | 第152-1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6-158页 |
6.1 结论 | 第156-157页 |
6.2 创新点 | 第157页 |
6.3 展望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77页 |
附录A 金花茶提取物高分辨质谱图谱 | 第177-178页 |
附录B 金花茶提取物及L-茶氨酸高分辨质谱图谱 | 第178-179页 |
附录C 金花茶提取物及咖啡因高分辨质谱图谱 | 第179-180页 |
附录D 金花茶提取物及芦丁高分辨质谱图谱 | 第180-181页 |
附录E 金花茶提取物及人参皂苷Rg1高分辨质谱图谱 | 第181-182页 |
附录F 金花茶提取物及槲皮素高分辨质谱图谱 | 第182-183页 |
作者简介 | 第18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83-187页 |
致谢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