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法网剧的法律文化传播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涉法网剧的法律文化传播功能及其特点 | 第18-44页 |
第一节 涉法网剧及法律文化概述 | 第18-29页 |
一、涉法网剧的内涵 | 第18-23页 |
二、法律文化的内涵 | 第23-27页 |
三、涉法网剧中的法律文化元素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涉法网剧法律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方式 | 第29-36页 |
一、剧情符号实现法律文化传播 | 第29-31页 |
二、语言符号实现法律文化传播 | 第31-34页 |
三、人物形象符号实现法律文化传播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涉法网剧传播法律文化的特点 | 第36-44页 |
一、传播内容的特点 | 第36-40页 |
二、传播载体的特点 | 第40-44页 |
第二章 涉法网剧法律文化传播功能实现的意义 | 第44-55页 |
第一节 涉法网剧传播法律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 第44-49页 |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第44-45页 |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 | 第45-47页 |
三、营造社会主义法治环境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涉法网剧传播法律文化对公民的作用 | 第49-55页 |
一、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 第49-50页 |
二、提高公民的法律认知 | 第50-53页 |
三、改善公民的法律实践活动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涉法网剧法律文化传播功能实现存在的问题 | 第55-62页 |
第一节 过度市场化导致法律价值偏离 | 第55-57页 |
一、暴力化倾向易诱发犯罪 | 第55-56页 |
二、内容不平衡对受众的错误引导 | 第56-57页 |
三、过度娱乐化冲淡法律文化内涵 | 第57页 |
第二节 文学元素过重淹没法治主线 | 第57-59页 |
一、情感主线过重 | 第57-58页 |
二、英雄主义色彩浓厚 | 第58-59页 |
第三节 法律常识错误损害法律权威 | 第59-62页 |
一、法律专业术语表达有误 | 第59-60页 |
二、人物关系设置“违法” | 第60页 |
三、违反相关程序法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涉法网剧法律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机制 | 第62-69页 |
第一节 完善涉法网剧的创作机制 | 第62-64页 |
一、提高创作人员的法律素养 | 第62-64页 |
二、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 | 第64页 |
第二节 健全涉法网剧的外部审查机制 | 第64-66页 |
一、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审查 | 第64-65页 |
二、社会公众有效进行监督 | 第65-66页 |
第三节 建立涉法网剧的内部自律机制 | 第66-69页 |
一、实行严格的“自审制” | 第66-67页 |
二、制定网剧行业自律规范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