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池形成对池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以MPEG-2专利池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专利池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2.2 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2.3 专利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 第18-19页 |
1.2.4 相关文献评述 | 第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专利池的形成与构建分析 | 第21-26页 |
2.1 专利池概念的界定 | 第21页 |
2.2 专利池的形成背景和特征 | 第21-22页 |
2.2.1 专利池的形成背景 | 第21-22页 |
2.2.2 专利池的特征 | 第22页 |
2.3 专利池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 第22-24页 |
2.3.1 专利池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2.3.2 专利池的发展趋势 | 第24页 |
2.4 专利池的构建 | 第24-26页 |
2.4.1 专利池的构建要素 | 第24页 |
2.4.2 专利池的构建模式 | 第24-26页 |
第3章 专利池形成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 | 第26-34页 |
3.1 企业创新产出的相关假设 | 第26-28页 |
3.1.1 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假设 | 第26-27页 |
3.1.2 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假设 | 第27页 |
3.1.3 企业年龄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假设 | 第27页 |
3.1.4 专利池形成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假设 | 第27-28页 |
3.2 专利池形成对产业创新的整体影响 | 第28-29页 |
3.2.1 专利池形成对产业创新的积极影响 | 第28-29页 |
3.2.2 专利池形成对产业创新的消极影响 | 第29页 |
3.3 专利池形成对池内企业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1 专利池形成对池内企业的积极影响 | 第29-31页 |
3.3.2 专利池形成对池内企业的消极影响 | 第31页 |
3.4 专利池形成对池外企业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1 专利池形成对池外企业的积极影响 | 第31-32页 |
3.4.2 专利池形成对池外企业的消极影响 | 第32页 |
3.5 专利池形成对企业创新的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第4章 基于MPEG-2专利池的案例分析 | 第34-58页 |
4.1 MPEG-2专利池的相关介绍 | 第34-37页 |
4.1.1 MPEG-2标准的产生及推广 | 第34页 |
4.1.2 MPEG-2标准中知识产权的管理 | 第34页 |
4.1.3 MPEG-2专利池的建立 | 第34-35页 |
4.1.4 MPEG-2专利池的规则和治理 | 第35页 |
4.1.5 MPEG-2专利池的运作模式 | 第35-36页 |
4.1.6 MPEG-2专利池的专利许可 | 第36-37页 |
4.2 案例研究设计 | 第37-39页 |
4.2.1 代表企业的选取 | 第37页 |
4.2.2 变量选取 | 第37-38页 |
4.2.3 数据来源 | 第38页 |
4.2.4 模型构建 | 第38-39页 |
4.3 池内外企业创新现状分析 | 第39-45页 |
4.3.1 池内外企业创新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4.3.2 池内外企业研发强度分析 | 第41-42页 |
4.3.3 池内外企业年龄和企业规模分析 | 第42-45页 |
4.4 专利池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45-48页 |
4.4.1 变量描述性分析 | 第45-46页 |
4.4.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5 池内外企业创新的差异性分析 | 第48-56页 |
4.5.1 池内外企业技术交流的差异性分析 | 第48-55页 |
4.5.2 池内外企业技术合作的差异性分析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5.1 政府层面 | 第58页 |
5.2 行业联盟层面 | 第58-59页 |
5.3 企业层面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1 池内外企业历年专利授权数量 | 第69-71页 |
附录2 池内外企业历年研发强度 | 第71-72页 |
附录3 池内外企业历年企业规模 | 第72-74页 |
附录4 池内外企业历年企业年龄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