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第9-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1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第10-15页
        1.1.1 病原学第10-11页
        1.1.2 流行病学第11-12页
        1.1.3 致病机理第12-14页
        1.1.4 诊断及防治第14-15页
    1.2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system,TAS)第15-18页
        1.2.1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2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中的Ⅱ型TA系统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第3章 材料和方法第19-42页
    3.1 实验材料第19-29页
        3.1.1 菌株、质粒和培养条件第19-24页
        3.1.2 实验所用酶、试剂和仪器第24页
        3.1.3 主要培养基及抗生素配制第24-25页
        3.1.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5-26页
        3.1.5 引物第26-28页
        3.1.6 实验动物第28-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42页
        3.2.1 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第29页
        3.2.2 TA系统的共转录分析第29-30页
        3.2.3 验证毒素的作用第30-33页
        3.2.4 毒素的杀菌作用第33-34页
        3.2.5 验证抗毒素的作用第34页
        3.2.6 毒素抗毒素的相互作用第34-35页
        3.2.7 大肠杆菌WM3064和β215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5-36页
        3.2.8 抗毒素对TA操纵子的自动调节第36-38页
        3.2.9 TA系统在APP各血清型中的分布第38页
        3.2.10 突变株的构建与鉴定第38-39页
        3.2.11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电转化感受态制备及电转化第39-40页
        3.2.12 互补菌株的构建与鉴定第40页
        3.2.13 突变株与互补菌株生物学特性第40-42页
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42-54页
    4.1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TA系统的预测第42页
    4.2 TA系统共转录分析第42-43页
    4.3 毒素在大肠杆菌生长中的毒性作用第43-45页
    4.4 抗毒素作用的评估第45-46页
    4.5 毒素抗毒素的相互作用第46-47页
    4.6 抗毒素对TA操纵子的自动调节作用第47-48页
    4.7 TA系统在APP各血清型中的分布第48-50页
    4.8 突变株的构建与鉴定第50页
    4.9 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第50-51页
    4.10 互补菌株的构建与鉴定第51-52页
    4.11 互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第52页
    4.12 突变株与互补菌株的生长特性第52-53页
    4.13 突变株对小鼠的存活实验第53-54页
第5章 讨论第54-56页
第6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6页
附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4切割ZAP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家蚕抗病毒候选基因BmPGRP-S2和BmSCP1的功能研究及抗性素材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