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1-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第14-17页 |
1.1.1 PRRSV的概述 | 第14页 |
1.1.2 PRRSV的分子生物学简介 | 第14-17页 |
1.2 PARP家族蛋白以及ZAP概述 | 第17-26页 |
1.2.1 PARP家族蛋白概述 | 第17-20页 |
1.2.2 ZAP的概述 | 第20-22页 |
1.2.3 ZAP的抗病毒机制 | 第22-25页 |
1.2.4 病毒拮抗ZAP的机制 | 第25-26页 |
第2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42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7-31页 |
3.1.1 细胞、菌株 | 第27页 |
3.1.2 载体与质粒 | 第27-28页 |
3.1.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第28页 |
3.1.4 Westernblot所需材料 | 第28页 |
3.1.5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28-29页 |
3.1.6 主要缓冲液与相关试剂及其配制 | 第29-30页 |
3.1.7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0-31页 |
3.1.8 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 | 第3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1-42页 |
3.2.1 猪源ZAP及其突变体的构建 | 第31-33页 |
3.2.2 PRRSV的增殖 | 第33页 |
3.2.3 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3-34页 |
3.2.4 细胞样品总RNA的提取、反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4-36页 |
3.2.5 PCR产物或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6页 |
3.2.6 PCR产物或酶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36页 |
3.2.7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 | 第36页 |
3.2.8 外源DNA片段与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 | 第36-37页 |
3.2.9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 第37页 |
3.2.10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7页 |
3.2.11 重组质粒的制备与鉴定 | 第37-38页 |
3.2.12 质粒的转染(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法) | 第38-39页 |
3.2.13 双荧光素酶检测实验 | 第39页 |
3.2.14 Westernblot | 第39-41页 |
3.2.15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 第41页 |
3.2.16 统计学方法 | 第41-42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4.1 猪源ZAP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2页 |
4.2 超表达ZAP抑制PRRSV的增殖 | 第42-44页 |
4.3 ZAP不靶向PRRSV的5’UTR和3’UTR | 第44-45页 |
4.4 ZAP-L抑制PRRSVnsp7β、nsp9、nsp12的表达,PRRSVnsp4切割ZAP | 第45-46页 |
4.5 PRRSVnsp4切割ZAP呈剂量依赖性 | 第46-47页 |
4.6 PRRSVnsp4切割ZAP依赖其蛋白酶活性 | 第47-49页 |
4.7 PRRSVnsp4切割ZAP的位点位于ZAP的第411位谷氨酸 | 第49-51页 |
4.8 PRRSVnsp4切割ZAP产生的片段的抗病毒作用显著减弱 | 第51-52页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2-57页 |
5.1 讨论 | 第52-56页 |
5.1.1 猪源ZAP对PRRSV增殖影响的研究 | 第53页 |
5.1.2 猪源ZAP抑制PRRSV增殖机制的探索 | 第53-55页 |
5.1.3 PRRSVnsp4拮抗ZAP的抗病毒机制 | 第55页 |
5.1.4 PRRSVnsp4切割ZAP位点的鉴定 | 第55-56页 |
5.2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