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1.1 油料制油技术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1.1 机械压榨法制油 | 第9-10页 |
1.1.2 溶剂浸出法 | 第10-11页 |
1.1.3 超临界流体浸出法 | 第11页 |
1.2 蓖麻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1 蓖麻栽培历史与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蓖麻油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蓖麻的营养分析 | 第12-14页 |
1.3.1 蓖麻籽的营养成分 | 第12-13页 |
1.3.2 蓖麻饼粕的营养价值 | 第13-14页 |
1.4 蓖麻籽中的毒素研究 | 第14-17页 |
1.4.1 蓖麻变应原的性质 | 第14-15页 |
1.4.2 蓖麻碱的性质 | 第15-16页 |
1.4.3 蓖麻毒蛋白的性质 | 第16-17页 |
1.4.4 血球凝集素的性质 | 第17页 |
1.5 蓖麻饼粕的脱毒方法 | 第17-20页 |
1.5.1 物理脱毒法 | 第17-18页 |
1.5.2 化学脱毒法 | 第18页 |
1.5.3 生物化学脱毒剂脱毒法 | 第18-19页 |
1.5.4 转基因技术脱毒 | 第19页 |
1.5.5 微生物脱毒法 | 第19-20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1页 |
1.6.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1.6.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主要材料 | 第21页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31页 |
2.2.1 蓖麻油浸提同步饼粕脱毒溶剂的选择 | 第22-27页 |
2.2.2 蓖麻油浸提同步饼粕脱毒工艺路线的选择 | 第27-28页 |
2.2.3 95%乙醇浸提蓖麻油条件优化 | 第28-29页 |
2.2.4 25%乙醇脱除饼粕中蓖麻碱、变应原毒素的工艺 | 第29-30页 |
2.2.5 25%乙醇和水溶液脱除蓖麻碱、变应原的能力对比 | 第30页 |
2.2.6 乙醇溶液浸提蓖麻油同步脱除饼粕中毒素的工艺验证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52页 |
3.1 蓖麻油浸提同步饼粕脱毒溶剂的选择 | 第31-39页 |
3.1.1 脱壳前后蓖麻籽相关指标对比 | 第31页 |
3.1.2 五种溶剂浸提的蓖麻油品质分析 | 第31-32页 |
3.1.3 五种溶剂浸提的蓖麻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第32-33页 |
3.1.4 五种溶剂浸提蓖麻油的效率分析 | 第33-36页 |
3.1.5 五种溶剂浸提后蓖麻饼粕中蓖麻碱的残留量分析 | 第36-37页 |
3.1.6 五种溶剂浸提后蓖麻饼粕中变应原的残留量分析 | 第37-38页 |
3.1.7 五种溶剂浸提后蓖麻饼粕中粗蛋白含量及NSI分析 | 第38-39页 |
3.1.8 蓖麻油浸提溶剂的选择结果 | 第39页 |
3.2 蓖麻油浸提同步饼粕脱毒工艺路线的选择 | 第39-42页 |
3.2.1 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浸提蓖麻油的浸提率 | 第39-40页 |
3.2.2 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浸提后饼粕中蓖麻碱含量分析 | 第40页 |
3.2.3 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浸提后饼粕中变应原含量分析 | 第40-41页 |
3.2.4 蓖麻油浸提同步饼粕脱毒工艺路线 | 第41-42页 |
3.3 95%乙醇浸提蓖麻油条件优化 | 第42-46页 |
3.3.1 单因素实验 | 第42-45页 |
3.3.2 正交实验 | 第45-46页 |
3.3.3 正交实验优化结果的验证 | 第46页 |
3.4 25%乙醇脱除饼粕蓖麻碱、变应原的工艺研究 | 第46-50页 |
3.4.1 浸提温度对蓖麻碱、变应原脱除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2 浸提时间对蓖麻碱、变应原脱除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3 料液比对蓖麻碱、变应原脱除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4 浸提次数对蓖麻碱、变应原脱除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 25%乙醇和水溶液脱除蓖麻碱、变应原的能力对比 | 第50-51页 |
3.6 乙醇溶液浸提蓖麻油同步脱除饼粕毒素的工艺验证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5 展望 | 第53-5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2-63页 |
8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