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境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3 研究综述分析 | 第19-2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1.1 廉政 | 第23页 |
2.1.2 廉政建设 | 第23-24页 |
2.1.3 基层 | 第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权力制衡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寻租理论 | 第26-27页 |
2.2.3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H区基层廉政建设现状分析 | 第28-40页 |
3.1 H区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28-30页 |
3.1.1 引入群众监督 | 第29页 |
3.1.2 强化自身建设加强自身纠错能力 | 第29-30页 |
3.1.3 加大问责力度 | 第30页 |
3.2 H区基层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3.2.1 制度建设存在不足 | 第30-33页 |
3.2.2 廉政宣传存在区域性差异 | 第33页 |
3.2.3 财政资金监管困难 | 第33-34页 |
3.2.4 廉政建设队伍评价不客观公正 | 第34-35页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40页 |
3.3.1 制度设置不合理 | 第35-36页 |
3.3.2 廉政建设认识不足 | 第36-38页 |
3.3.3 权利监督存在死角 | 第38页 |
3.3.4 廉政干部成绩难衡量且人员流动大 | 第38-40页 |
第4章 国内外其他地区廉政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40-51页 |
4.1 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廉政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4.1.1 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经验 | 第40-41页 |
4.1.2 香港政府廉政建设经验 | 第41-42页 |
4.1.3 北欧部分国家政府廉政建设经验 | 第42-43页 |
4.2 国内其他地区政府廉政建设的典型范例 | 第43-50页 |
4.2.1 某市经济开发区政府采购及招投标事宜的先进经验 | 第43-46页 |
4.2.2 山西省部分市县监察体制改革初期成果 | 第46-48页 |
4.2.3 苏州市部分区域廉政建设经验 | 第48-50页 |
4.3 可借鉴的国内外相关经验 | 第50-51页 |
4.3.1 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可借鉴经验综述 | 第50页 |
4.3.2 国内其他地区政府廉政建设可借鉴的经验综述 | 第50-51页 |
第5章 完善H区基层廉政建设的对策分析 | 第51-61页 |
5.1 科学划定制度红线 | 第51-53页 |
5.1.1 从制度合法性上着手 | 第51页 |
5.1.2 从制度合理性上着手 | 第51-52页 |
5.1.3 从制度可行性上着手 | 第52-53页 |
5.1.4 从制度经济性上着手 | 第53页 |
5.2 增强意识重视宣传营造廉政氛围 | 第53-55页 |
5.2.1 充分认识廉政建设重要性 | 第53-54页 |
5.2.2 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 | 第54-55页 |
5.3 完善监督体系加大惩处力度 | 第55-56页 |
5.3.1 以资金来源为监管抓手加强监管 | 第55页 |
5.3.2 以行政权力来源为监管抓手加强监管 | 第55-56页 |
5.3.3 加大惩处力度 | 第56页 |
5.4 对廉政建设队伍有更好的管理考核机制 | 第56-58页 |
5.4.1 完善考核机制 | 第57页 |
5.4.2 探索垂直管理或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 | 第57-58页 |
5.5 加强队伍配备 | 第58-61页 |
5.5.1 提高待遇水平 | 第58-60页 |
5.5.2 增大培训力度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