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4-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 2.1 反刍思维 | 第15-20页 |
| 2.1.1 反刍思维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1.2 反刍思维的测量 | 第16-17页 |
| 2.1.3 反刍思维的理论 | 第17-18页 |
| 2.1.4 反刍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 2.2 负性自动思维 | 第20-24页 |
| 2.2.1 负性自动思维的概念 | 第20页 |
| 2.2.2 负性自动思维的测量 | 第20-21页 |
| 2.2.3 负性自动思维的理论 | 第21-22页 |
| 2.2.4 负性自动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 2.3 呼吸放松训练 | 第24-29页 |
| 2.3.1 呼吸放松训练的概念 | 第24页 |
| 2.3.2 呼吸放松训练的机理 | 第24-25页 |
| 2.3.3 呼吸放松训练的种类 | 第25-26页 |
| 2.3.4 呼吸放松训练的测量工具 | 第26页 |
| 2.3.5 呼吸放松训练的相关研究 | 第26-29页 |
|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 3.1 问题提出 | 第29页 |
| 3.2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 3.2.1 理论意义 | 第29页 |
| 3.2.2 实践意义 | 第29-30页 |
| 4 研究一 呼吸放松训练对负性思维的作用的干预研究 | 第30-54页 |
| 4.1 呼吸放松训练对负性思维的作用的预实验 | 第30-41页 |
| 4.1.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4.1.2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 4.1.3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 4.1.4 结果 | 第32-41页 |
| 4.1.5 小结 | 第41页 |
| 4.2 呼吸放松训练对负性思维的作用的正式实验 | 第41-54页 |
| 4.2.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 4.2.2 研究假设 | 第41页 |
| 4.2.3 研究方法 | 第41-45页 |
| 4.2.4 结果 | 第45-53页 |
| 4.2.5 小结 | 第53-54页 |
| 5 研究二 呼吸放松训练对负性思维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54-84页 |
| 5.1 实验一 呼吸放松训练对反刍思维的作用 | 第54-75页 |
| 5.1.1 研究目的 | 第54页 |
| 5.1.2 研究假设 | 第54页 |
| 5.1.3 研究方法 | 第54-56页 |
| 5.1.4 结果 | 第56-74页 |
| 5.1.5 小结 | 第74-75页 |
| 5.2 实验二 呼吸放松训练对负性自动思维的作用 | 第75-84页 |
| 5.2.1 研究目的 | 第75页 |
| 5.2.2 研究假设 | 第75页 |
| 5.2.3 研究方法 | 第75-77页 |
| 5.2.4 结果 | 第77-82页 |
| 5.2.5 小结 | 第82-84页 |
| 6 总讨论 | 第84-90页 |
| 6.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 第84-88页 |
| 6.1.1 呼吸放松训练对负性思维的作用的干预研究 | 第84-86页 |
| 6.1.2 呼吸放松训练对负性思维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86-88页 |
| 6.2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88-90页 |
| 6.2.1 本研究的创新与贡献 | 第88页 |
| 6.2.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88-90页 |
| 7 总结论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100-101页 |
| 附录 | 第101-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