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4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南京文化资源概述 | 第14-25页 |
一、南京文化资源的特点 | 第14-16页 |
(一) “南不南,北不北”,多元文化交融共生 | 第14页 |
(二) 龙盘虎踞、金陵王气,政治色彩浓郁 | 第14-15页 |
(三) 六朝金粉地,官方文化与市井文化交织 | 第15页 |
(四) 人文荟萃,科教学术实力雄厚 | 第15-16页 |
二、可利用的南京文化资源的种类 | 第16-20页 |
(一) 山水园林类 | 第16-17页 |
(二) 人文景观类 | 第17-18页 |
(三) 民俗文化类 | 第18-19页 |
(四) 文艺作品类 | 第19-20页 |
三、南京文化资源对《文化生活》的价值 | 第20-25页 |
(一) 贴近南京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 第20-22页 |
(二) 培养中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担当精神 | 第22-23页 |
(三) 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南京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 第25-30页 |
一、南京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开发与利用成果 | 第25-26页 |
二、南京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 第26-27页 |
(一) 南京文化资源存在闲置、浪费现象 | 第26页 |
(二) 利用方式单一,流于形式 | 第26-27页 |
(三) 缺少师师合作、师生共同开发 | 第27页 |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薄弱、能力欠缺 | 第27-28页 |
(二)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 | 第28-29页 |
(三) 学校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南京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开发与利用探索 | 第30-44页 |
一、南京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开发与利用原则 | 第30-33页 |
(一) 针对性原则 | 第30-32页 |
(二) 开放性原则 | 第32-33页 |
(三) 特色性原则 | 第33页 |
二、南京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开发对策 | 第33-37页 |
(一) 树立“以生为本”的南京文化资源开发观 | 第33-34页 |
(二) 发挥教师开发南京文化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 | 第34-35页 |
(三) 注重学生在南京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 第35-36页 |
(四) 创造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 | 第36-37页 |
三、南京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利用策略 | 第37-44页 |
(一) 开展“我爱南京”文化演讲 | 第37-39页 |
(二) 探索“最南京”文化地图 | 第39-40页 |
(三) 研讨、反思南京文化现象 | 第40-42页 |
(四) 利用南京文化资源进行学生评价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