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1.1 关于隐喻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 1.1.1 隐喻定义的相关研究 | 第12页 |
| 1.1.2 隐喻结构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1.2 关于隐喻理解的认知理论 | 第13-18页 |
| 1.2.1 比较理论模型 | 第13-14页 |
| 1.2.2 类概念形成模型 | 第14-15页 |
| 1.2.3 结构映射理论 | 第15-16页 |
| 1.2.4 隐喻生涯理论 | 第16-18页 |
| 1.3 隐喻的历史及现状 | 第18-21页 |
| 1.3.1 国外隐喻研究的历史 | 第18-19页 |
| 1.3.2 国内隐喻研究的现状 | 第19-21页 |
| 1.4 隐喻理解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1页 |
| 1.5 隐喻研究的技术 | 第21-23页 |
| 1.5.1 隐喻理解的反应时研究 | 第21-22页 |
| 1.5.2 隐喻理解的ERP研究 | 第22页 |
| 1.5.3 隐喻理解的眼动研究 | 第22页 |
| 1.5.4 隐喻研究技术的总结 | 第22-23页 |
| 2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 2.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 2.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2.2.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2.2.2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3 实验一:规范性和抽象性对比喻偏向性的研究 | 第25-32页 |
| 3.1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 3.2 实验假设 | 第25页 |
| 3.3 实验材料的评定 | 第25-27页 |
| 3.3.1 实验材料选取 | 第25-27页 |
| 3.4 实验被试 | 第27-28页 |
| 3.5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 3.6 实验程序 | 第28页 |
| 3.7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 4 实验二:规范性和抽象性在不同语法形式下对隐喻理解的影响 | 第32-47页 |
| 4.1 实验目的 | 第32页 |
| 4.2 实验假设 | 第32-33页 |
| 4.3 本研究涉及的眼动指标 | 第33页 |
| 4.4 实验材料选取 | 第33页 |
| 4.5 实验被试 | 第33页 |
| 4.6 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 4.7 实验程序 | 第34-35页 |
| 4.8 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 4.8.1 比喻句子关键区的三个指标统计结果 | 第35-46页 |
| 4.8.2 目标项和基础项的三个指标对比统计结果 | 第46-47页 |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7-51页 |
| 5.1 讨论 | 第47-49页 |
| 5.2 结论 | 第49页 |
| 5.3 问题与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61页 |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