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公司BT型产品生产线平衡优化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论文思路与结构 | 第17-19页 |
2 生产线平衡理论概述 | 第19-25页 |
2.1 生产线平衡概述 | 第19-21页 |
2.1.1 生产线平衡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生产线平衡评判指标 | 第19-20页 |
2.1.3 生产线平衡改善方向 | 第20-21页 |
2.2 工业工程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21-25页 |
2.2.1 程序分析 | 第21页 |
2.2.2 “5W1H”分析 | 第21-22页 |
2.2.3 ECRS原则 | 第22-23页 |
2.2.4 6S现场管理法 | 第23-24页 |
2.2.5 动作分析 | 第24-25页 |
3 GX公司BT型产品生产线现状分析 | 第25-45页 |
3.1 GX公司概况 | 第25-27页 |
3.1.1 GX公司简介 | 第25页 |
3.1.2 GX公司生产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3.2 生产线程序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3.2.1 产品工艺程序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3.2.2 产品生产流程程序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3.3 BT型产品生产作业数据测定与分析 | 第34-43页 |
3.3.1 作业数据测定方法 | 第34-39页 |
3.3.2 工序作业时间测定 | 第39-41页 |
3.3.3 工序作业时间分析 | 第41-42页 |
3.3.4 设备稼动率分析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BT型产品生产线优化方案 | 第45-65页 |
4.1 优化方案的设计原则 | 第45页 |
4.2 BT型产品生产程序优化 | 第45-50页 |
4.2.1 工艺程序优化 | 第45-48页 |
4.2.2 流程程序优化 | 第48-50页 |
4.3 超节拍工序优化 | 第50-58页 |
4.3.1 双手作业优化 | 第50-53页 |
4.3.2 动作改善 | 第53-55页 |
4.3.3 瓶颈工序优化 | 第55-57页 |
4.3.4 其它工序调整 | 第57-58页 |
4.4 提高设备稼动率 | 第58-64页 |
4.4.1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体制 | 第58-62页 |
4.4.2 加强设备6S管理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BT型产品生产线优化后的效果分析 | 第65-75页 |
5.1 优化后生产线各项指标评价 | 第65-69页 |
5.1.1 瓶颈作业时间 | 第65-67页 |
5.1.2 指标评价 | 第67-69页 |
5.2 设备稼动率优化后效果评价 | 第69-71页 |
5.2.1 设备稼动率优化效果 | 第69-70页 |
5.2.2 设备稼动率优化效果跟踪 | 第70-71页 |
5.3 生产线优化效果评价 | 第71-72页 |
5.4 后期改善建议 | 第72-75页 |
5.4.1 建立SOP标准作业程序 | 第72-73页 |
5.4.2 人机作业法 | 第73页 |
5.4.3 PDCA循环管理 | 第73-7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